几乎每次大的地震后,都会涌现一批“预言帝”,他们因为“成功”预测到了某次地震而倍受追捧。为什么民间科学家总能预测得准?从概率、信息筛选和失误成本分析,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人们更容易关注预测准的事件 忽视没预测到的事件
阐述这个问题之前先做一个小实验:假设把世界分成ABCD四个区域,每天针对任何一个区域都发布消息:1天后将会发生地震。结果会如何?虽然大量的没有发生地震的区域被误报有地震,但保证了所有的地震都能被预测中。
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放在现实情况下,从概率的角度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民间科学家发布各种地震预报信息,在大的基数下,总有预报的信息和事实吻合的情况出现。现在科学家虽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但能够从统计上提供特定规模的地震在未来数年到数十年之间发生在某区域的机率,如果基于这种统计结果,“预测”对的几率可能更大。一旦有人预测对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对的这一次的“料事如神”,却容易忽略“正确”的这一次之外的N次失误。这种猜对的“事例”又会被单独提取出来进行传播,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定。
虽然每次地震后,都会涌现很多“预言帝”,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被证明多次预报正确过。即使有,也不能简单推论其能够准确预测。从统计学的角度,一种预测办法只有弃真错误和取伪错误都很小时,才能称得上是好的预测办法。即,如果要预测5级以上的地震,既要尽量正确指出所有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情况同时尽可能少地出现错误信息。
一旦扩大预测范围 言中几率自然变大
在很多民间科学家发布的地震预报里,都会出现“10天内会发生地震”“某某地方西南方向”“将发生3到5级地震”等描述,其实这并不符合临震预报的要求,但是它会加大命中率,一旦这些范围内真的有地震发生,也能证明这些描述是正确的。
前文已经提到过,目前,科学家虽然无法准确的预测地震,但已经从现有的数据中归纳了特定规模的地震在未来数年到数十年之间发生在某区域的机率,同时从地质学的角度基本上划出了全球的地震带,如果基于这些数据作笼统的描述,会比较容易命中。 如今盛传“汶川地震后就有学者预报了5年后的雅安地震”的说法。事实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确实有研究判断汶川西南方向地震的风险有所增加,例如200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由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与四川盆地中增加的风险》(Stress changes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ncreased hazard in the Sichuan basin)。 然而文章作者仅仅是对今后地震灾害危险性进行了一个分析,发现有些地方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危险性增大了。这样的研究世界上有很多,它们更大的价值在于对工程建设、灾害预防等提供指导,并不能作为需要精确信息的临震预报的主要依据,只是人们返回去看容易认定它预测出了具体的地震。
民间科学家出现失误的成本更低
作为发布预报信息的主体,民间科学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也不同。
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因为如果一种预测方法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就应该慎用。虽然科学家或多或少地在总结地震发生的一些统计学上的规律,但只要不能够保证地震没有不发生的可能性,各国都不会轻易预报,因为误报对于政府来说责任和代价是巨大的。
但民间科学家不同,他们并不承担政府的这些责任,因此对消息的准确性要求也更低。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会对发布不准确消息的民间科学家作出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总得来说,民间出现失误的成本更低,从结果上看,他们确实比政府发出了更多的声音,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这样,正如第一部分所阐述的,他们言中的几率也相对增加了。
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人们有“民间科学家总能预测到地震”的印象,事实上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