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国际媒体关注的马来西亚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由现年66岁的前副总理安华领导的反对派人民联盟(简称“民联”)获得近51%的得票率,高于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的46%,但在议席上前者却只获89席,远低于后者的133席。由于马来西亚国会一共有222个议席,因此执政党在输掉投票率的情况下仍成功以大多数议席获得连任。

为何反对派得票率较高却赢得议席数较少?之前反对票在选举前警告可能会有舞弊行为,BBC等国际媒体报道,选举期间很多选民发现投票用的墨水是褪色的,可以轻易擦掉等,使以安华为首的反对派领袖的不愿承认选举结果。然而,选举是否舞弊只是目前双方的“各执一词”。其实,民联赢选票不赢议席,核心未必是舞弊,而与该国的选区划分有关。

实行国会制的国家,政府由国会的多数派筹组。因此,国会的议席是否在整体国民中有代表性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每个议席所代表的选区中,其人口规模是否相约。例如在美国,众议院的议席就是根据人口比例决定的,人口大州的议席便多,人口少的州,议席便相对较少;而参议院的席位则是根据选区划分的,同时美国总统选举也不单看选民的投票,更要看赢得多少选举人票,最终以选举人票确定谁最终当选。

目前马来西亚的选区划分并不完全按照人口比例原则进行。例如同在雪兰莪州,选民人数最少的选区仅有37390人,但选民人数最多的选区却有144369名选民,后者几乎是前者的四倍。在这两个选区,前者由执政的国阵候选人胜出,后者则由民联候选人胜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就议席的选民代表性而言,前者代表性远不如后者,若按选民选票看,倘若前者得一席,后者则应有四席。但由于选区划分的原因,两个选区均只有一席。翻阅马来西亚的选区划分资料,会发现上一次选举时,全马最小的选区是仅有6008个选民的布城,而最大的选区加埔则有11.2万名选民,后者是前者的18.6倍。

在这样的选区划分之下,执政的国阵凭520万票拿下国会的133席,平均每席4万票;在野的民联共获得560万票只夺得89个议席,平均每席逾6.3万票。这次选举,执政的国阵之所以能连任,显然是受益于这种选区的划分结果,如把支持民联的选区合并,减少其议席;再把支持自己的选区拆分增加议席。结果便能在得票低的情况下拿到更多议席获得连任。

当前执政56年的国阵虽再度赢得大选,但其得票率不足半数无疑应值得反思,并在未来的执政中尽可能地消除与选民间的分歧和误解,避免选举加剧其国内族群基于身份的暴力冲突,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马来西亚需适度调整其选区划分制度,尽可能避免选区议席与选民选票数的显著背离。因为选民选票与议席的过度背离,很容易导致基于选区的族群隔阂,增加内部不稳定性。

当然,安华带领的反对派联盟虽拿不到多数议席,但在各种干扰下仍拿到51%的得票率,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场胜利。有理由相信,五年之后大选,民联有机会将会赢得更高的得票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