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麼多商家中,我總只帶朋友去其中一家。主人很有遠見,把廣大庭園設計得彷如歐洲,玻璃屋佇立人工湖上,野雁優遊於水草間。但若只是這些「歐洲鄉間風光」,它恐還不值得推薦。主要是有次帶雜誌社朋友去採訪,我才知道主人做了很多環保綠建築與生態考量,例如污水處理再利用,又如餐廳後方有一片放養雞場。好多次,我和朋友在水上玻璃屋裏,喝着紓壓花草茶,吃着養生麵包,看窗外的落羽松,我總升起不真實的感覺:這猶如歐洲明信片的風景,是家鄉嗎?

為了除去這種不真實感,下一站我總帶朋友到廟埕前大啖肉圓肉羹,好像此款世俗味,才叫家。

關於觀光,還有件相當羞赧的事。三年前拙作《父後七日》改編電影,回家鄉拍攝,上映後父老擁護支持,票房亮眼,鄉公所感到與有榮焉(欸在鄉民大會頒發「田尾之光」獎牌的臉紅事就略過),在電影場景點立下解說牌,而那明明是「什麼都沒有」的田邊堤防,觀光自然推不動,徒留看板。而那條溪是童年我和哥哥堂哥們騎腳踏車浪遊探險的地方,爺爺的花生田就在溪邊。

同樣是韋恩颱風,溪上用來連結外界的橋被沖斷了,花了一些時日重建。有一天,堂哥帶我到新橋下方,用尖石子在橋底刻下名字,後面題上「到此一遊」。

有次旅遊雜誌採訪我,要我描述家鄉的模樣。我洋洋灑灑說了小吃,說了公路花園,說了生態玻璃屋。最後,我說,不。

真正的家鄉的模樣,就是我開車下高速公路,沿着溪崁小路,穿過橋,經過爺爺叔公們泡茶的老榕樹普渡公廟,再經過芭樂園,接着,三合院舊厝就在面前。我停下車,狗兒叫了。爺爺奶奶媽媽開門迎接,鄰居叔叔嬸嬸招呼。這麼多年,每次,他們說的都是一樣的話:「你返來咯。」

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自由作家、編劇。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著有散文集《父後七日》,並擔任同名改編電影編導。電影劇本《外面的世界》現正籌拍中。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