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海邊最常見的軌條砦,作為防止共軍上岸的第一線

 

文 /康依倫

位在台灣北邊,隸屬於福建省的小島,金門,從 1949兩岸分治以來,遭遇三次重大的國共戰爭,金門挺住了。只是逃過了砲彈的威脅。從 1992年起解除軍事管制的金門,卻成為財團用銀彈圍攻的目標。金門,還挺得住嗎?

周日的上午,前往金門的班機,80多個座位,幾乎坐滿了,其中除了零星的,不到20位的台灣人,其他的,都是陸客團。他們是從福建廈門經金馬小三通,到台北旅行。

就在機場候機室裏,電視牆上的廣告不斷秀出「金廈體驗五日行」,團費才一萬出頭台幣,這是從台灣走小三通到廈門,僅會在金門停留一日。

就像是這則旅遊廣告所透露出的訊息,金門,作為小三通的中轉機制,無論是台灣人到中國旅遊,或是中國人到台灣玩,金門扮演的都只是其中極少數卻又是充滿功能性、工具性的角色;就像傳統以來的金門。

金門位在福建外海,它距中國廈門10公里,距離台灣210公里,站在金門海邊,天氣好時可以看到廈門的建築。金門的工具性角色,早從元朝開始,就因為鹽業的盛行而設置鹽場;明朝的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也曾短暫的佔領金門並當成是反清復明的基地。1937年對日抗戰爆發後,日本人佔領了金門,一直要等8年後,二戰結束、日本戰敗,金門才又再回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手中。現在的金門是個在中華民國的地方自治中,與馬祖共同隸屬於福建省的縣,在過去兩蔣統治時代,這兩個島嶼是中華民國治權及於中國大陸的充份證明。

軍事管制 金門成戰地

只是這些工具性,都比不上從1949年以來,國民黨政府在金門展開的軍事管制措施。

1949年國民黨展開退守台灣的作業與行動。但國共戰爭還沒完全結束。49年10月17日,共產黨攻下了廈門,對於當時已經撤退到台灣的軍隊來說,共軍的行動就是「堅決打金門,渡海攻台灣」。共軍在國共內戰中的勝利,讓他們認為拿下金門輕而易舉。因此,在10月25日凌晨共軍發動攻擊時,大家還相約要攻下金門城吃早飯!

沒想到,這場在台灣稱為「古寧頭戰役」,在中國稱為「金門登陸戰」的三日戰爭,兩方在金門島上力拚三日,共軍慘敗,台灣,被守住了。

接着1954年9月3日的「93砲戰」、1958年的「823砲戰」,共軍都沒能攻下台灣。金門,不但在地理上發揮了保台的功能,中華民國政府在金門從 1956年開始實施的戰地政務,大量派駐軍人,全島居民皆兵,都確保了金門做為台灣前線的守門員的角色。

金門的戰地政務一直到1992年,隨着解嚴、兩岸展開交流而解除。一直以來被官派的縣長,到了 1994年第一次民選。解除了戰地政務,隨着而來的問題就是金門的發展。

BOT案出售金門?

金門在過去戰地政務時期,主要的收入就是來自駐軍在當地的消費。這群人最多曾經高達 20萬人。從蔣經國開始,駐軍縮減到8萬人,到了李登輝執政後持續下降到只剩5萬5千人,而在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再縮編3萬人,從 07年開始,兵力再下修到為1萬人。

兵力的減縮,最直接衝擊的就是當地的商家,少了軍人的消費,金門民眾收入銳減;因此,伴隨着戰地政務的解除,有關金門的開發成了幾任金門縣長最重要的課題。而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金馬小三通,似乎就成了金門發展最倚賴的政策。

所謂的小三通,當然是對應着大三通而來。2000年扁政府執政時,中國不願釋出大三通的利多,僅願意就春節包機等進行開放。因為大三通遲遲沒有下文,扁政府在2001年就宣布先以金門與廈門港、馬祖與馬尾港的小三通進行規劃。雖然當時有限制僅能是擁有金馬戶籍的台灣人才能申請小三通的規定,但仍有 9700多名的台灣人利用金門的小三通前往廈門。而當2008年6月,馬政府執政之後,進一步放寬了小三通的身分限制,搭配上中國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金門小三通的出入境人數,也從08年的97萬,到2009年飆升到了128萬。11年甚至來到147萬的高峰。

一年147萬的中轉人潮,這已經是現有駐軍的百倍了,商機無限。問題是,小三通既然是中轉,要如何把這些利用中轉的旅客,願意留在金門消費,金門縣政府現在想出一個利用BOT建設,推動不同功能的度假或是產業園區,留下觀光財。

BOT指的是由民間興建、營運後再轉移的一種公共建設的參與模式。BOT是英文簡稱,即 Build(興建)、Operate(營運)以及 Transfer(轉移)的縮寫。現在台灣的高鐵、台北101、高雄捷運等都是BOT。

似乎是要追趕台灣BOT案的進度,一個土地面積只有台北市2分之1的金門,目前已有三個 BOT案在執行。包括了由台開公司拿下的「金門工商休閒園區 BOT案」7.45公頃、由昇恆昌集團負責的「金湖鎮商務旅館 BOT案」2.2公頃及由富驛酒店集團與新光不動產等共同組成的「金門樂活假期酒店公司」標下的「金門縣綠色休閒度假園區 BOT案」共計 4.55公頃。

另外,根據金門環保團體「浯江守護聯盟」所提供的資料,金門縣政府規劃中的 BOT案包括了「莒光湖商務旅館」土地3.18公頃,含湖面共6.9公頃、「水頭國際港經貿園區」土地40公頃、位在小金門的「雙口海岸渡假村」3.2公頃、「溪邊邊海度假村」16公頃、「銅牆山開發案」92.3公頃、「護理之家與健康養生村」4.9公頃、「伯玉亭開發案」20公頃及「泰偉開發案」8公頃。

這8個規劃、研議中的預定的BOT案,如果再加上縣長李沃士表示已經確定不進行的「金沙綠能產業區」16公頃,其中除了銅牆山的開發案是給財團營運30年,其他的都是50年。

BOT對台灣民眾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只是對 BOT的印象,不是很好。

最經典且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魏德聖導演的成名作「海角七號」裏,由飾演鄉代的馬如龍冒出的那句台詞:「土地也要BOT,山也要BOT,連海也要給我BOT!」而當他站在飯店房間窗前,看着沙灘上的夕陽,感嘆着「這片海這麼漂亮,我們自己卻看不到,這是為什麼?」因為當業者拿到了山、海BOT的經營權之後,原來屬於全民可以免費享用的自然資產,在轉讓的50年間,全都成了財團販售的私人產品,民眾變成必須要花錢才有使用權,至於要花多少錢,決定權都在業者的手上。

既然BOT能引進民間的資金、技術及營運模式,為何魏德聖要在電影裏直接批判?為何當金門縣政府要力推BOT案開發時,會引來金門人的反彈聲浪,甚至還在4月24日,在國、民兩黨立委的陪同下,共同召開記者會?

財團圈地較軍營久

「金門這樣子的開發,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沒有一個總量的管制,太多了」。「浯江守護聯盟」發起人之一的洪篤欽,在 09年從台北回到了故鄉金門。他現在在金門經營一間民宿及咖啡廳。同樣從事觀光產業,他認為現在金門縣政府在推動的BOT案,金門人完全沒有着力點。包括其中幾個位於保護區的案子,會對環境的影響,又會對金門的產業造成多少衝擊,完全沒有看到評估報告。金門縣唯一一席民進黨籍縣議員陳滄江也表示,他早就在議會質詢縣長要求所有BOT案都應該召開公聽會,但至今縣府也沒辦。

在3月底完成簽約的綠色休閒度假園區,被規劃為Villa及水上遊樂區,但金門就是缺水,未來這個園區是否要和民生搶水?至於昇恆昌集團的金湖鎮商務旅館,就位在太湖旁邊,未來旅館廢水如何排放?而金門從今年2月開始,連着發生幾次全島的大跳電,現在就出現供電吃緊,那以後呢?這些都是金門人想問縣府的問題。

其實,洪篤欽等人本來只是因為水頭港的聯外道路會破壞浯江溪口的濕地生態,而集結了包括金門高中退休生物老師莊西進等關心生態的環保人士,在3月份接連發起了幾次搶救金門母親河的活動,但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上了金門縣府的網站才發現,原來金門已經被一塊塊的圈地要進行BOT;原來這條聯外道路就是為了日後串聯在道路兩邊各有的BOT案招商鋪路。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金門有一天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輪不到金門』。國民黨軍管金門40年也就算了,現在居民有時要跟縣政府或是軍方打官司要土地,要得回來也就算了,要不回來就直接圈給財團,一簽就是50年,軍管都沒這麼久!」

他們一邊把相關的資料發上網,另外,也試着尋求體制內的解決,包括向金門縣議會請願,要求停止聯外道的興建。結果,這個請願案,被金門縣議會用票決的方式擱置了,不了了之。但還好,網路上,金門鄉親的回應是熱情的。特別是在有關金門BOT的議題上,引起了金門旅台青年的注意。

4月20日,也是為了反對台東縣杉原海岸美麗灣飯店BOT案,包括原住民歌手巴奈、導演戴立忍、李烈等,都走上了街頭。在群眾之中有一群拿着寫有「拒絕財團瓜分金門」的金門地圖的,則是反對金門BOT的民眾。這群人,完全是靠着Facebook的串聯,第一次見面就是在街頭上。相較於上一代金門人傳統保守的性格,這群在台灣接受大學教育的年輕人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出賣金門 出賣記憶

其中一位張小姐,爸爸是金門沙美鎮人,媽媽是金門北山人,她在 5歲時就到台灣。她對金門的印象就是每年回去掃墓時,和爺爺走在金門的街道上,因為金門晚上宵禁,不能有燈光,因此走在路上抬頭就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張小姐老家在沙美最熱鬧的街上開五金行。她舉鄰居為例說,當 7-11進來到沙美後,「我家旁邊的雜貨店都倒了,之後,全聯 (超級市場 )來了,連傳統市場也快做不下去了。」她質疑,BOT將帶給地方產業的衝擊,縣府為何不說明。

另一位在金門最熱鬧的金城鎮開流行飾品的陳老闆也以自己的例子,擔心開發對他們這些小商家的衝擊。他說,2011年,屈臣氏、莎莎都到金門開分店,原來他的店裏光靠高絲、佳麗寶、奇士美三個牌子的化妝品,一個月就可以有30萬的貨款收入,「現在三個月不到3萬元。」

陳老闆認為,金門觀光,9成9還是要靠台灣客,特別是自由行及「舊地重遊」的退役軍人,陸客團通常只在金門待一天,這一天就被導遊帶到不同的免稅店,一條根、菜刀、貢糖,現在還加上去全聯搬奶粉。而陸客團即使在金城鎮上路過,導遊還會說「這邊都是舊馬路,不要去吧!」如果未來BOT案蓋好,陸客消費更集中,那金門人究竟要賺誰的錢?陸客的錢又都是被誰賺走?

被陸客嫌棄的經驗,洪篤欽也有。由於金門與福建廈門同屬閩南文化,而金門在軍管期間禁建、限建,反而得以留存不少閩南建築的聚落。這些在台灣人看似具文化保存的觀光財,陸客看了覺得「沒有比我們家鄉的好嘛!」。至於台灣人流行住民宿,自己家裏當然會有祖先牌位,陸客進門看了反而說「怎麼給我們住這個,跟別人家的祖先住一起,不好吧!」

但對台灣人來說,金門又有什麼樣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呢?

在台灣一間紡織廠工作的郭經理,趁着此次公司在台開商城辦的特展,到金門待了11天。郭經理在1978年曾經在金門當預官,這次舊地重遊,想看看以前駐紮的坑道,但卻發現已經封閉了;他想和同行者介紹以前金門特有的,為防止武器壓壞而用水泥鋪設的道路,但卻發現,現在的金門也和台灣一樣,幾乎都用了柏油路。

在金門當兵,最怕的就是「兵變」(女朋友變心分手 )。結果,郭先生也碰到了。他本來也想回味以前躲起來傷心的記憶,但整個金門的感覺都不對了。問他,如果以後金門有了大型的 BOT,有了度假村,要不要再來?郭先生說,這些在台灣,出國都看得到,為什麼要來金門呢?

金門,戰地任務解除後,被徵收的民地歸還於民,由於縣府沒有完整及長遠的規劃,不少本來還有戰地特色的民房、碉堡都被拆了。對於自由行想深度了解戰地生活的觀光客來說,也沒有深度的導覽人員。張小姐提到古寧頭大戰時,對當時住在北山,只有六歲的母親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出去時,阿嬤都會先在她的鼻子前塗綠油精,「因為一出門,血腥味實在太重,綠油精才蓋得住味道」。但現在的北山洋樓,除了有個碑立着紀念那段歷史,已不見更多其他有關戰地的回憶。

金門一定要BOT嗎?如果金門的前景真如業者的估算及想像,還真的需要BOT嗎?要找出金門發展的在地化特色,BOT是無法給出答案的。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