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30704187387910926

7月1日18时许,中储棉山西侯马代储库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这是继中储粮之后又一起经营管理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的公司储备库失火事件,中储粮、中储棉都烧成了“中储红”。

据介绍,中储棉侯马代储库共有10座棉库,库存约3.6万吨棉花,其中露天垛堆放约1.7万吨。火情由露天垛堆而起,波及4座棉库,过火面积约1.05万平方米,虽经及时抢救,但因火势、风势大,已基本燃烧殆尽。初步估计,约有2.46万吨。

火灾原因则据称是由雷雨天的“雷击”导致。

同中储粮大火一样,露天堆放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的诟病所在,而比起中储粮更甚的是,上次是造成火灾蔓延的原因,而这次却直接成为了起源。

这次事件疑云丛丛:露天棉堆何时建成?为何存量如此大?露天库没有防雷措施么? 仓库间距离是否合规?露天堆与4室内库为什么竟能接连着火?

这些问题,首先指向的便是中储棉的管理漏洞。有评论称:“棉库本身属于重点防护区域,避雷设施必须完好无损,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可雷公为何不去其他地方肇事,偏偏向你们’发火’呢?显然,这两起特大火灾都与人祸有直接关系。”

评论还说道:“中储粮、中储棉都是极为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事关众多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作为管理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守土有责,不能有一点点疏忽大意,可是,某些单位、某些管理人员习惯了亡羊补牢,习惯了在侥幸中过日子,凡事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暴露出管理上的短板,某些制度形同摆设。”

除了管理漏洞外,超额储备也是不能逃避的话题。在中储粮大火事件后,黑龙江分公司通报,粮库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固定仓容7.6万吨,但现储存国家临时储存粮等15万吨。总库存超过22万吨,随后中储粮将这一数字更正为14.7万吨。这种超负荷运转下,林甸直属库的工作人员只有19人。

超额储备的背后,牵扯到经济利益。根据黑龙江粮食局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颁布的《黑龙江省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玉米收购政策宣传提纲》显示,林甸直属库在足额收粮的同时,还会按照存量的数量获得保管费用补贴。

这次的中储棉大火是否也会牵扯出同样的问题?

这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的中储棉巨亏事件。2003年10月起,中储棉进口棉花多达20多万吨,豪赌国内市场棉价上涨。结果,国内棉价不涨反跌,致使其投机失败。中储棉进口的20多万吨棉花,保守估计,其成本也应在16000元/吨以上。如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不高于13100元/吨的价格收储,其亏损在6亿元左右。

中储棉同中储粮一样,既承担政策性业务,又希望从竞争性的市场业务中分一杯羹。正如媒体评价中储粮一样:“中储粮一直在体制内徘徊,市场经济的繁荣,一直是对中储粮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储粮一直希望能够像中粮集团一样进入终端市场,但是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其市场化的实现是最大的障碍。”或许同样的评价也能用到中储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