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令西方感到害怕。然而,很少有西方人研究过世界在中国眼里是怎样的。没错,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在中国看来,世界经济仍然由发达经济体支配。

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中国发展教授彼得•诺兰(Peter Nolan)是少数能以中国人视角观察世界的西方人之一。在去年出版的一本发人深省的书中,他剖析了人们最担心中国的一个问题–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他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已融入中国,而中国却未融入我们。

要理解诺兰教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理解他对如下问题的看法:过去30年由技术推动的全球经济整合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他声称,由于少数支配性企业的崛起,世界经济已被转变。这些支配性企业通过并购和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它们几乎全都扎根在发达国家。

新的全球经济的核心是被诺兰教授称为“系统集成商”的公司–那些拥有主流品牌及卓越技术的企业,这些企业高居价值链顶端,为全球中产阶层服务。这些全球企业进而对其供应链产生巨大压力,推动供应链中的企业也走上整合道路。

根据2006年到2009年的数据,诺兰教授得出结论,在大型商用客机和碳酸饮料领域,全球支配性企业各有两家;在移动电信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领域各有三家;在啤酒、电梯、重型卡车和个人电脑领域各有四家;在数码相机领域有六家;而在机动车和制药领域则各有十家。在以上产业,支配性企业占世界市场供应的一半到全部。其他许多产业在整合后也出现了类似程度的集中化。

在零部件供应商中也可看到大致相同的集中度。以客机为例。全世界有三家支配性的发动机供应商、两家制动器供应商、三家轮胎供应商、两家座位供应商、一家厕所系统供应商以及一家布线供应商。而在汽车行业,全世界也只有几家支配性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这与信息技术产业、饮料业以及其他许多产业类似。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生产和分销都是在位于顶端的集成商公司的组织下开展的。这类企业“通常具备一系列重要特征,包括有能力为大型新项目融资,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而调动必要资源以维持高水平的研发支出,开发全球品牌,投资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吸引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另外,“100家巨型企业的研发开支占了全世界1400家最大企业总研发开支的五分之三以上。这100家企业全部来自高收入国家。在这个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他们是世界技术进步的基础。”

这些企业将巨资投向本国以外,特别是中国。在此过程中,它们失去了一些国别特征和忠诚。这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因为政府发现针对“本国”企业的征税和监管难度加大了。然而,这些企业仍保留着相当的国别特征,仍植根于本国文化。

中国在这个新世界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成功。但中国的成功建立在为全球生产商贡献本国劳动力和市场的意愿和能力之上。因此,2007年至2009年,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工业增加值的28%;占中国高科技行业产出的66%;占中国出口的55%;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因此,中国是由外国人管理的体系的一个关键贡献者。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和政府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全球企业的话,那么中国的眼光必定会更加质疑。

中国没有买下全世界。1990年至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1万亿美元飙升至23.6万亿美元。2012年,高收入国家仍占其中的79%。201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2万亿美元,英国为1.8万亿美元,中国为509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之差)为很高的负值:-3240亿美元。据测算,2009年,中国内地68%的对外直接投资位于香港。

正如诺兰教授所指出的:“中国企业一直令人瞩目地缺席大型国际并购。”鉴于中国缺乏自然资源,中国正投资于海外的自然资源行业。然而,即便在这个领域,其对外投资规模也比不上那些占支配地位的外国企业。

这一分析意味着什么?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几乎没有培育出任何在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这还不算,发达国家现有支配性企业的领先程度如此之大,以至于中国很难涌现出这样的企业。因此,从中国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仍然是对其他国家专门知识的依赖。这就解释了中国不顾一切获取这些技术的行为。另一个结论是,中国确实远远没有在“买下全世界”。对于中国海外投资影响的偏执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一个全球企业越来越多的世界里,对企业不属于“本国”的担心有没有道理?我猜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理由担心。企业仍有国别纽带,这影响着它们的行为,尤其是它们在提高某个国家竞争力方面的角色。但是,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疆域广袤的国家而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可能低于其他多数国家。最终,几乎所有全球企业都可能发现自己处于中国的包围圈中:中国对于它们的业务活动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们无法回避中国的要求。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将是一个自然融合过程的结果。就世界经济乃至世界的未来而言,如此深层次的全球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可取的。我们应保持冷静,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吗?》(Is China Buying the World?) Polity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译者/何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