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达到了7.5%的官方目标,然而,正面数据点屈指可数,经济学家已再次下调他们对中国经济在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长预期。
根据周一发布的数据,转向消费、远离投资的再平衡策略没有按计划得到推进。针对官方报告,凯投宏观公司(Capital Economics)做出了如下书面回应:
“第二季度的增长中,有5.9个百分点的增长来自投资,这比第一季度投资贡献的2.3个百分点高了很多,也是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投资贡献的最高百分点。来自消费的贡献从4.3个百分点降到了2.5个百分点。一年以来,净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我们之前认为,似乎存在一种季节性的规律,第一季度消费会升高。同样,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的明显放缓可能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剧烈。不过,总体看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依然是投资而非消费。”
中国政府似乎并未惊慌失措,这也许是因为,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劳动力市场依然相对繁荣。拒绝发布另一轮激进刺激政策也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增长掉到一定标准之下就会引发社会动荡的传统观点并不正确。一段时间之内,人们认为这个标准是8%。
此刻,除了会影响政府的公关形象之外,国内生产总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几个基准点也许无关紧要。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化解日渐加剧的坏账问题、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及中国领导层有多大的决心推进改革。
我在上周的专栏里讨论了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家李佐军在2011年做出的预测,他认为,中国将在2013年夏季面临一次经济危机。李佐军的同事夏斌在上周末的一次论坛中说,一味关注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的,此外,中国已经陷入了一场金融危机:
“争论中国经济是否会按7%或7.5%的速度增长,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一场金融危机,如果政府不解决后果严重的债务问题,中国的金融危机只会更加严重……
“决策者应该尽快地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的办法,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以便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深刻调整意味着经济增速要下降,调整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要过一段苦日子,还意味着一批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破产,意味着要改革体制。”
来自北京方面的信号依然是,即将进行改革和痛苦的结构重组。GDP数据公布之后,中国最好的商业出版物之一《财经》杂志报道称, “实质性改革”正在酝酿中 。
“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重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位接近中国顶级政策制定机构的人士告诉《财经》。此人指的是有望在定于今秋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的指导方针。
“这位人士称,其中准备较为充分的财税、金融、能源等领域改革有望率先启动。”
透露这样的信息很有意思,这么做或许是为了让外界放心,改革即将到来,好日子也终于快来了。
周一,《南华早报》(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的报道透露了另一条消息,强调了改革的艰难。根据该报的报道,李克强总理力排众议才在最近宣布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计划:
“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内的金融业监管机构公开反对李克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上海金融服务业的计划。三位掌握政府高层会议第一手消息的人士告诉《南华早报》,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闭门会议上发了脾气。被告知他的计划连连遭到反对之后,李克强失望地用拳头捶起了桌子。”
总理让计划获得了通过,但他前面还有一些艰难得多、波及的既得利益集团也多得多的改革。
现在,即便那些最看好中国的分析人士也很难不承认,中国经济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困境,这一困境预计会持续至少几个季度。乐观的说法或许是,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目前的危机,或是即将出现的危机,将为习近平和李克强提供他们推行痛苦改革所需的筹码。
10月召开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得更多。即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进入实体经济也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贯彻起来也多半困难重重。
对那些希望通过历史事实证明共产党有能力实施又一轮深层次改革的人,我强烈推荐《富强:21世纪中国长征路》( 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这本书。这本优秀的作品是夏伟(Orville Schell)和约翰·德勒里(John Delury)的新作。该书 着力 解释了当前领导层的动力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从中长期来看,认定领导层没有改革的决心可能很危险。
然而,没有什么能像债务那样摧毁财富,而且,除非中国妥善处理了自己的信贷危机,否则,致富的道路将会崎岖坎坷。
利明璋(Bill Bishop) 每日自北京更新其博客 Sinocism (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不能正常访问)。他的新浪微博是 @billbishop , Twitter 帐号是 @niubi 。
翻译:张薇、陈亦亭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