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ina116.5
编者的话
观看产生激情与爱,观看创造认识与反思,观看带来抵抗与行动;通过观看,我们对这个大抵令人沮丧的世界,依然能够不懈地怀抱希望。
这是约翰•伯杰在《观看的视界》(The Sense of Sight)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观看是一种既普通又神奇的行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切,经由大脑反应加工后,内化为我们意识的一部份。心盲无明,当时间累积,意识筛选眼睛所见,我们面对万千世界,可能对太多事物视而不见。本期一五一十周刊月末版,我们将继续“感官世界”的专题,展开视觉之旅,体验视觉传递给我们的正面、负面影响和各种强烈刺激。
“有爱”的照片令观者心情愉悦,在Instagram (一款app)上最受欢迎的照片标签中,love排名第一。我们也通过视觉经验获取安全感。为什么小孩子喜欢围着某个物体转圈跑?在张献的解读中,旋转让我们视觉的聚焦、凝视、定向等功能难以施展,坚持保持凝视就会造成视觉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晕倒。视界频繁移动,不断抛弃所见,以自我为轴心,让我们更容易感到存在和安全。日本视觉大师田名网敬一用扭曲的迷幻图像,捕捉脑中闪现的幻觉和记忆,用各种形式拼贴、转化、重复,混杂映射出心理奇幻,同样为我们制造出欢乐感受。
我们能通过视觉感到快乐,但有时那些美好是一种权力制造的假象。景观——从广告、电影电视,到建筑物——是隐性的意识形态,无一不是权力加强社会认同的工具。人们在视觉上认可了摩天大厦、地铁和超宽马路,也就肯定了一种发展逻辑。杜君立认为:“强迫被观看在面目可憎呆板无趣的中国城市建筑上一览无遗,权力的炫耀是毫不掩饰的。”人们不知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权力的眼睛。在微小之处,顾铮认为权力与身体的视觉表征也密切相关。19世纪后期,法国人阿尔方斯•贝蒂隆发明了给罪犯拍摄肖像,记录其面部特征,并且登记存档的方式,权力就成功运用摄影建构“敌人”或社会中“他者”的形象。
当我们的眼睛习惯了周遭的一切,视觉刺激可以有效破坏内心秩序。我们既逃避又想拥抱这种刺激。所谓的“Cult电影”就是要把无休止的血腥、裸体、不伦、粗口等恶趣味传遍人间。这种恶趣味已经演变为一种时尚,正在颠覆主流价值观和中产阶级品味。刺激未必是低级,此类影片中也不乏反应人类所不敢面对的自身丑恶与现实黑暗的佳作。
本次视觉之旅结束之时,我们跟随吴琼的文章,回顾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架构以及发展脉络。美国现象学家汉斯•乔纳斯(Hans Jonas)把视觉在各种感官中,奉为最高。视觉的三大特征:不依赖时间的连续、动态的中立、理想的距离性,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瞬间与永恒、变与不变、相对于绝对。
“视觉所及之处,心灵必能到达。”在读完本期月末版后,愿你能了解视觉的魅力,更好地享受观看的快乐,同时跳脱被迫观看的权力控制。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