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月末又至,一五一十周刊将开启一个新的月末版系列。在前两个系列精神生活感官世界中,我们从个体出发,在内省的层面探讨人的精神生活和感官体验。现在,我们将向外延伸,在时空中穿梭,探讨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与时空的关系。

时空是生命轨迹的两个重要维度。我们可能趟着时间,一次又一次变换空间;也可能守着空间,感受时间的流逝。纵横经纬之间,人生所有的活动、经历也就立体了起来。作家聂华苓曾这样表述自己的一生: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每一个时空下,都是一辈子。本期周刊,我们从最小的范围开始,拆解、感受周遭的日常生活,揭开空间的盖子,摸索时间的纹路。接下来的几期,我们会进而扩大半径,在旅行、移民等场景中,继续时空探索。

日常生活中的四个场景经常出现:居住的社区空间、工作空间、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的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时间在其中做出标记,凝结成记忆。同时,空间的呈现和功能,也决定了当下的时间如何度过。在每个空间中进行的活动,都有其相对的时间单位。

在宜兰,建筑师黄声远和他的团队,设身处地的规划、一砖一瓦的建造。希望可以经营到理想社区:她可以让小孩安全地骑车,进出政府机构像进出自家后院,而且,发生过的故事,以后还都找得到痕迹。当大部份乡村在五年、十年规划中焦急地进行城镇化,宜兰却有很多事可以想一想,再想一想,才做决定。居住在城市的人,同样惶恐,因为看到记忆被斩断后废墟一样的未来。欧宁的文章考察了重庆、香港、台北三个城市在更新过程中所出现的对抗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问题。当生活空间被发展的逻辑绑架,人们只有拖住时间,才能守护那些珍贵的历史、文化、情感。

在办公室除了工作,一天之中还可以有哪些活动?小憩、浅酌、放松身心,俄罗斯的这家网络公司甚至还有化妆台、按摩椅、健身房等等。除了丰富设施,色调、通风、绿色植物,都是让办公室时光愉悦起来的重要规划。 当工作空间更开放,合作、创意碰撞的机会也会增加。起源于美国的共享工作空间模式正在越来越多地方受到欢迎。当然,休闲、共享,这些都是工作空间的新尝试。张黎的文章回顾了1890年以来的百年岁月里,办公室作为现代主义与工具理性的原型场所,布局设计的潜在逻辑:办公室的一天,必须是有效率的一天。

每一次在交通空间的主题总是等待,等飞机、等地铁,等火车,下一个地方才是目的地,这里只是中转站。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办法打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间。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的人,阿兰·德波顿耐心的在机场里进行了一次小旅行,从行李提取处,到候机大厅,每一个区域都带来了新的感受。而潘国灵则从地铁站的广告、商场中,体验到香港特有的地铁景观,流露着香港的个性——商业与艺术互相紧扣、即用即弃、快起快拆,一种高度资本主义、资讯超载、拟像充斥的后现代城市气质,于地下空间中任意散发。

当人群需要聚集到一起,也许是休闲娱乐,也许是政治集会,容纳人群的公共空间变得非常重要。网易2009年制作的专题中,回顾了中国60年来公共空间的发展变化。“1978年以前,在中国人的公共空间里,主导的人物是领袖、干部和群众,压倒一切的活动内容是宣誓、口号和报告。那时候的公共空间,其实只是公家空间。改革开放以后,在公园、街道等公用空间里,群众的自发性活动开始回归,而且花样繁多。同为,公家空间、公用空间和公共空间,背后是参与者公民主体意识的变化。刘冉的文章,通过对香港反国教运动的观察,分析新政府总部的空间设计如何消解分割示威力量。香港每个月几乎都会有公民集会行动,空间的掌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在你阅读这期周刊的时候,那些属于你的日常生活空间,或许也正在发生某些隐秘的变化,你不妨追寻并记住它们,作为你回顾人生的线索。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居住社区】

10-1张洁平:朱涛、黄声远对谈:当宜兰遇上田中央(节选)

10-2 欧宁:城市更新及其对抗  

【工作空间】 30

10-3译言网:快乐的住办公室一族 

10-4黄英琦:以共享精神重新定义工作空间 

10-5张黎: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百年:效率、等级与身份 

10-6图片:译言网:英国十大最酷办公室 

【交通空间】

10-7阿兰·德波顿:机场里的小旅行——入境大厅(节选) 

10-8潘国灵:解构地下铁

【公共空间】

10-9网易专题:60年,从公家空间到公共空间 

10-10刘冉:门为谁 “常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