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瑞士和中国签订了《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由于该协定没有任何文字涉及人权问题,最近两周继续在瑞士国会引起辩论,受到媒体和各非政府组织的强烈批评。
欧洲和中国的经济交流不仅使欧洲人看到中国在经济上对于欧洲的重要性,而且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日益恶化的人权状况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七月,瑞士政府和中国签署了《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协定被瑞士政府作为保证自由贸易交流,发展瑞士经济,保障就业的一项重要成就。但是该协定由于没有任何字句涉及中国的人权问题,从签订时就受到瑞士的一些政界人士、媒体和人权、环境团体的强烈批评。
最近两周,这个问题更在瑞士国民议会及媒体受到强烈的质疑。
在这一波争论中,瑞士电视台推出了一部涉及中国劳工状况及权利问题,环境问题的专题片,影片记录了瑞士记者专门到中国惠州等地区进行的采访报告;很多非政府组织再次对政府的这个政策提出明确的批评。
丹妮埃拉•蕾瑙德代表几个人权和环境组织批评这个协定是一个“绝对的后退”。
她认为,整个协议中没有任何字词涉及人权问题,为此也就不可能在这方面有任何约束力和义务。中国的人权状况和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对此,人们必须回答的是,在这个协议中,有多少中国劳工的权益被牺牲掉。
关于这个协议,蕾瑙德还特别强调说,我们不能够允许,在以后的贸易协定中现在的瑞士作为如此一个负面的榜样出现。
七月份到亲自到中国签署这个协议的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则不得不公开在媒体上回答了质疑。他虽然承认在把人权问题写进协议问题上,瑞士政府失败了,但是对此辩解说,瑞士政府在和中国政府的谈判中已经尽了一切努力。虽然协议中没有涉及人权的字句,但是中国签署了联合国人权宪章,他们知道自己的应该遵守什么,所以“自由贸易协定”也不会给瑞士在人权问题上留下坏的名声。
针对批评,施耐德-阿曼甚至还反击说,在这个协定中有一节涉及了环境问题,与协定平行的另外一个协定中也谈到了劳工条件问题。他认为,在过去二十五年中中国在人权问题、劳工条件问题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此,他对成功地签署这个协定感到骄傲。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