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早前曾下达禁令杜绝公款送礼歪风,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调查发现,部分内地机构和个人另辟新径,利用不记名的网络交易送礼,送礼方和收礼方互不见面,成为逃避监督的送礼方式。

电子礼品卡随时套现

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共中央的禁令之下,虽然一些高档销售品商家反映今年的销情不好,但在网络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京东商城网站上,涉及电子礼品卡的评价达11万多条,其中较多出现的是“给领导送礼的神器”、“单位福利有着落了”、“发票开得灵活”等评价语言。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网站并未要求购卡者输入身份证号码;在支付页面,发票名目可选择办公用品、劳保用品、教材资料等类别;购买成功后,系统提供消费密码,在提交订单环节输入密码即可消费。

一位电商服务人员介绍,送礼者在网上购买电子礼品卡后,可将密码转发收礼者,他们可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凭消费密码任意选购商品。从买礼品到送礼品,双方无需见面,也不用经手实体卡片,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送礼风险。

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客户一次订购几十张上百张电子礼品卡,因为它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套现。在赶集网、58同城等生活信息类网站,回收电子购物卡的信息比比皆是。

据悉,这类买卖大多通过支付宝、网银转账方式进行交易,一方面收礼人将购物卡面值“变现”存入支付宝,另一方面,“黄牛”将回收的购物卡再次销售,形成了一条“卖卡—买卡—套现”反复循环的灰色产业链。

礼品册“隐形送礼”

新华社此前曾报道,一种名为“礼品册”的商品在网络上销售火爆。在搜索引擎输入“礼品册”,显示结果达190多万条,大多是专门销售礼品册的网站。在一个名为“满橙礼品”网站上,每个价位的礼品册对应着一些商品,其中一个版本中,有单反相机、高档烟酒等18件价值数千甚至上万元的商品。

报道引述一名礼品册推销员介绍,送礼者先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留下收礼者地址,网站先寄给收礼者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收礼者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自行选择礼品,之后礼品将会快递送达。

礼品网站“和府礼品”的销售人员说,八项规定出台以及反“四风”以来,请客送礼的风险越来越大,而用礼品册方式送礼比较安全。礼品册是一张巴掌大的卡片,很不起眼,其中礼品从几百元的到几万元的不等,收礼人自己选定之后,这些礼品可快递到家门口,既安全隐蔽,又投其所好。

报道引述该名销售人员透露,公务送礼是其主要业务,但对于礼品册购买者单位名称,他们却讳莫如深。“新博雅礼品”销售人员说:“最近有不少企业买礼品册送给机关单位,都是十几万的大单。”礼品册与购物卡相比,后者属于“现金流”,实名制后很不安全,而礼品册属于实物,操作手法也非常隐蔽。

与此同时,礼品册还成了部分单位发放福利的“新宠”。“礼尚往来”的一位销售人员说:“今年检查很严,购买单位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你买的东西、送的人,只有我了解,连我的同事也不会知道。”

监管漏洞依然存在

针对公款送礼歪风,中共中央纪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和《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等,明确提出“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和“要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审计监督,相关费用不准转嫁摊派,一律不予公款报销。”

据了解,中国电子商务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但尚未出台有关电子礼品卡的规定;另一方面,虚开发票的行为十分猖獗,给违规送礼提供了很大空间。

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制定网络销售礼品的规范,如扩大监管范围,不仅购卡实名,用卡也要实名,不仅线下实名,线上也要实名,不仅要限制单卡金额,还要限制单卡销售数目,等等。

新华社援引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教授王安白指出,一方面要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制度,减少隐性开支,强化显性监督;另一方面,要消减审批权限,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