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世界上所有宗教其特点都可以归纳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此共同特色下,不同国家的神灵崇拜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意味,也因此展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
比如,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一种拜神举止。要说清日本的拜神,则需先讲一讲神道教。所谓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书中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二字虽然在中国汉字中也有,但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对此词的概念不同,我们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其名称所误导。日本人称一切神明为Kami,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Kami。日本人称皇室﹑氏族的祖先与已逝的伟人英雄之灵魂为Kami,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与大自然的灵称为Kami。也就是说: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仅是中国人所谓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5~6世纪之际,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佛教、道教的某些教义或思想,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信仰多神,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神道教的主体。因以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宗教活动中心而得名。又因重视对天地神祇和祖先神的祭祀,亦称祭祀神道。崇信皇祖神天照大神,主张神皇一体、祭政一致。明治维新以后居于国教地位,被称为国家神道。在行政和教育上与国家密切结合,进行敬神爱国、崇祖忠皇教育。全国有大小神社8万多个,其中重要的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供奉明治维新以后100多年来在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官兵名册,其中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的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因为神道在日本具有“国家宗教”的意味,所以将战犯纳入神社,而且政府首脑又从而拜之,的确具有认同日本二战时征服亚洲基本国策为历史翻案的意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倍这一举止引起中国及其它亚洲邻国强烈抗议的缘故。
跟日本的牛鬼蛇神无所不拜的“神道”相比,中国人的信仰比较“单纯”——中国人就拜祖宗,是所谓祖宗崇拜。其要义就是相信祖先的灵魂不灭,并且成为超自然的一部分而加以崇拜。《论语》上面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这一意识的最高点。因为封建社会半部论语治天下,尊孔孟。祖先崇拜之所以在我国信仰仪式中形成最早,而且数千年一直非常普遍地流行,追其原因,主观上有三:一是精神寄托。中国人有极强的寻根意识,根从何来?一言以蔽之曰“祖宗”。人死之后,归向何处?与祖宗的神灵同在。二是回报恩情。因为祖先对后代有养育之恩,亲子之爱,所以后代要对祖先尽孝,在生奉养身体,死后祭拜灵魂。三是求祖宗保佑。相信祖宗的灵魂与子孙同在,会保佑子孙避祸趋福。客观效果有一,即借祖宗崇拜的仪式,不仅可以延续宗族亲属群体的长久结合,而且也可以分辨出直系、旁系的亲属系统,使亲属关系和谐均衡。同时,祖宗崇拜也是历代王朝强凋以孝治天下的实现手段。
从理论上说,儒家文化的祖宗崇拜,与儒家文化重视血缘亲情,并将人类的团结、国家政治、人际之间相互的良性交往建立在和谐的家庭、家族基础之上的系统的理论思考密不可分。“祖宗崇拜”可以说是儒家有关世俗生活世界的理论与理性思考借助于“神道设教”的方式,实现“以前民用”的社会管理目标。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之下,国人心理呈现出怀旧复古和保守的倾向。比如,我们在称赞自己的国家时都会有这一句:中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多少多少年就有了什么什么成就、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孔圣人、我们的老子、我们的孙子……等等。在这种意识下国人学会了拿古人去贬低其他国家。好像自己的永远是好的。祖冲之早在多少年前就推算出了圆周率。比你们早好几个世纪。有些人连炎黄干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强调。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出炎黄干了什么惊天之举。都是人们把他神话了。
对祖宗崇拜形成的原因,历史学家顾颉刚用“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来加以描述。1923年,顾颉刚发文认为传统古史有三个特点: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为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为一个孝子的模范。第三,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如我们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但可以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在这种祖宗崇拜的心理下,传说中的轩辕黄帝也成了正史中鼎鼎有名的真实人物:黄帝姬姓、公孙氏,号轩辕、有熊,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云云。而这,实际上不过是祖宗崇拜的例证而已。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这种祖宗崇拜在帝王那里进行得格外有声有色:从历代帝王的陵墓到今天的各种纪念堂,都是例子。
这种祖先崇拜的极致就是所谓“木乃伊”。木乃伊,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其中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当然这也不限于古埃及,现代许多国家也有将其领导人做成木乃伊的爱好。
西方人则相信上帝,这也就是基督教。从其来源而言,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灵魂不灭论,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最后动力因”思想,斯多噶学派中道德节制主义与犹太教的“一神论”等多重思想、文化因素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新约·圣经》虽然以耶稣基督为核心内容,然而耶稣也只是上帝耶和华之子,只是通向上帝或真理的道路,而不是取代《旧约·圣经》中上帝的新神。基督教创造出“三位一体”的宗教观念——即圣父、圣灵、圣子合一,以全新的宗教观念维系着犹太教的“一神论”观念,从而保持着“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
这种“一神论”的观念不因为漫长历史过程中世俗社会基督教教会组织内部的四分五裂而表现为多神崇拜。即使到了近代的宗教改革运动,如德国出现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英国出现了加尔文教(又称新教)运动,都没有改变基督教的“上帝信仰”,而只是改变了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直至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基督教组织,都依托《圣经》文本,继续维护着他们的“上帝信仰”。这种源远流长的“一神论”观念与坚定的“上帝崇拜”的信仰,在今天多元文化世界里保持着它自身的独特价值与固有的生命力,使得基督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因为只有一个神叫耶和华,所以反对一切偶像崇拜。因为神,耶和华就是唯一的真实。圣经不仅禁止我们拜假神的像,甚至耶稣的像也不能拜:“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圣经也禁止敬拜天使,“基督徒们,上帝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他的门徒,说,你们敬拜上帝的时候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敬拜他。所以,我们不要去挂什么所谓耶稣的画像,甚至去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