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2014﹣2015年度財政預算案今日(2月26日)公佈,發表多項長遠經濟發展項目,以及部分紓困性措施,然而多項措施均未能惠及基層市民。多個民間團體包括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街坊工友服務處、同根社、爭取低收入保障聯席、關注公共交通事務聯盟、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綜聯)、關注學童權利發展聯席(關學聯),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的多項政策表示失望,認為財政預算案缺乏長遠規劃,內容「一片空白」,只重發展大型產業,援助措施不切實際,整體對基層市民的生活毫無幫助。

只重發展六大產業 無助基層就業

預算案中著力發展六大產業,包括酒店、旅遊、地產、金融等,以保障及提高經濟發展及收入,此外亦加強支援本地中小企業。然而,對於基層市民的就業,政府卻未有提供任何援助。

預算案中未有任何改善現有勞工福利的措施,基層勞工的保障及培訓更是不足夠。民間團體認為欠缺相應的人力資源培訓,中小企業根本難以發展。新來港婦女自助組織同根社亦表示,預算案的中小企支援雖然有助創意產業,但未有顧及婦女就業的援助,例如提升技能訓練;此外,由於一些婦女要照顧家庭,只能從事較彈性時間的工作,但因為每月工作不足208小時,不符合申請低收入補貼的資格,而政府則未有在些方面為婦女提供資助。

民間團體表示,預算案只是把資源集中在主流經濟模式中,並未惠及基層。各團體指,在現今知識型經濟社會中,似乎只有一些被視為主流的行業,如金融、旅遊等,才得到政府資助;一些基層市民擁有工作技能,往往因為他們的技能並非主流,發展空間有限,令他們難以謀生。

此外,政府並未有發展任何「社區經濟」,為基層創造就業機會,例如天水圍區有不少空地,可發展為農地或墟市,發揮地區經濟並讓基層市民參與。團體促請政府發展地區經濟,作出具體政策援助,通過社區優勢,讓基層市民可以謀生。

photo (1)

未檢討過時綜援制度 基層生活沒保障

預算案中,政府表示雖有盈餘,但由於是三年來最少,曾俊華在網誌中更表示擔心經常性開支增長過快,因而出現「轉盈為虧,耗盡儲備」。然而,面對「危機」,政府卻未有打算擴濶稅基和增加稅收,例如引入股息稅或資產增值稅,以增加庫房收入。民間團體認為預算案內容只面向有錢人,討好財團,部分放寬稅項亦只能惠及中產,未能扶貧;他們建議增加稅收,以「做大個餅」,讓中產和基層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曾俊華宣佈將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但事實上仍不能緩解基層生活需要。政府一直未有檢討及改善現行的綜援制度,仍只是依據1996年的生活水平作評估;而所謂的「出雙糧」非恆常措施,並不理想,政府在1997和2003的經濟低潮時,便曾大削綜援,直至近年政府在有足夠盈餘時,才恢復撥款予綜援制度。民間團體以口號「全面檢討綜援政策,還我基本生活需要」,表達期望政府檢討現有制度,並設立「基層生活保障線」及「多重安全網」制度。

教育津貼補助欠具體

曾俊華以避免「入不敷支」的理由而「減糖」,但同時亦沒有把焦點放在長遠政策方面,例如教育,令民間團體大感失望。關注學童教育的關學聯表示,今次預算案忽略學童、青少年的支援政策。雖然預算案中提及增加專上學院、副學士、就業培訓等學額,但依照現時名額需求增長速度,根本未能滿足現時需永,出現「就學與就業」不掛鈎情況。民間團體促請政府檢討學生資助政策,並增加「課外活動津貼」。此外,民間團體亦認為,政府沒有學童學習方面的相關政策,例如有寫作障礙或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得不到妥善的援助,而學校亦未有提供任何特別支援,他們希望政府在這方面提供相關援助。

基層市民:傷殘津貼難應付高物價 公屋免租不如減租

預算案的其他津貼均未有惠及基層市民。領取傷殘津貼的新界區居民周先生表示,對於今年的預算案感到失望,相比去年亦有倒退的感覺。周先生指,雖獲發多一個月津貼,但現時的傷殘津貼機制,政府的審查和限制繁多,申請困難,令不少有需要申請人卻步,他希望政府可以多照顧傷殘人士,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對於今次預算案沒有增加傷殘津貼金額,他認為物價高昂,現有的$1,800傷殘津貼,根本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加上今次預算案更表明公屋津貼由免租兩個月減至一個月,無疑令基層住屋開支增加,周先生希望與其免租,倒不如減一成租更為實際;他亦希望政府能夠考慮更多長遠能惠及基層的政策,以幫補生計。

編輯:劉軒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