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为整治污染源,中国首都北京以资金奖励和行政命令方式,准备把将近郊县的32家高污染企业,搬迁到河北省境内的其它地区。环境团体认为,京津冀已经成为污染连片地区,单纯搬迁不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办法。舆论对北京市政府疏散城市人口,将部分职能机构转移到保定等综合治理意向很感兴趣。

中国媒体报道:又有32家所谓“三高”,即 “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即将退出北京,前往河北。由于环境污染问题,这些位于北京郊区县的企业,在北京调高工业企业排污门槛后将退出市场。加上前一阶段公布的排放不达标企业,北京今年年底前将有500家污染企业退出北京。这些企业主要是铸造、烧结砖瓦、化工、家具等六大行业。

报道说,仅搬迁北京地区的一家知名制药企业,就可将北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千吨,粉尘1万吨。

不过,这些企业是否应该在北京周边落户,继续威胁北京大气和水源,成为舆论关注话题。北京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美国之音说:“我们现在应该看到,北京、天津、河北,包括山东部分地区,已经形成相互影响的一个大气区域,因此仅仅是把污染企业在区内搬迁,是不合适的。不仅对当地有影响,而且还会最终影响整个地区的大气质量,所以简单的搬迁是不行的。”

报道说,北京把污染企业推向周边省区的动向已经引起反弹。同样面临减排压力的河北省,对北京要求接受污染企业落户“深表关注”。廊房地区政府则“反对”接受北京这些“低端企业”。不过据报道,河北省邯郸市已经证实北京的一家制药厂将那里落户。

大部分污染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马军说:“应该在这些企业搬迁过程中,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这些企业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如果达标难以实现的话,那末对他们还说,更合适的做法是关闭,清算,用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对员工进行安置,培训,再就业。这种做法可能更为合适。”

有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政府对32家调整退出工业的企业,将发放奖励资金。32家企业大部分位于房山,其次是顺义,怀柔等区县。拟奖励金额最高300万元,最低50万元。王向军是北京百业丰工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说,这笔钱当然越多越好。谈到他的工厂在这轮调整中的命运时,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的厂子不是搬迁,而是停产,把设备卖了,把厂子关了,转产了。(记者:转产后的出路是什么?)改物流了。我们是国企,无所谓。”

另外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32家下岗企业,大多名不见经传,有些早已名存实亡。32家企业中似乎只有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第一线材厂”等具有大企业规模,是背靠首钢的明星企业。该厂退出北京工业企业名录后将搬迁到河北迁安,成为迁安钢铁公司一部分。

既然京津河北地区地区不适合北京以及上述地区其他大中城市污染企业搬迁,将它们迁移到中国内地是否可行?马军认为,这也不是是长远之计,因为那只是一种转嫁问题的方式,对边远地区未来发展不负责任。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提到,为解决北京等特大城市雾霾问题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限制和搬迁现有城市人口。北京日报说,北京计划将五百万居民迁往河北地区。2020年以前,力争将北京城市人口限制在一千八百万以下。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还计划将部分政府职能部门转移到保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