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青年大戰強國人」事件發生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近日竟然回應:「大家要包容,彼此體諒,以和為貴……」筆者即時的反應是憤怒和震驚,憤怒原因並不是因為有內地小童在旺角鬧市隨街排泄,而是蘇錦樑的回答。冷靜過後思考,筆者開始懷疑他是故意這樣說的。

隨街排泄明顯是犯法行為,就算隨街排泄的兒童因未夠10歲而在法律上不能夠被刑事檢控,但他的父母也有機會負上刑責,總之事件是涉及到違法行為。可是,面對著違法行為,代表著香港政府的高官蘇錦樑竟然叫香港人包容,而不是說政府會依法處理、加強執法、加強教育等說話,是雙重標準。其客觀效果是為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火上加油,實在令人費解。

蘇錦樑不是沒有前科,他在2014年1月的時候曾經說過不會為訪港旅客量設上限,市民乘坐港鐵時「可能要等多班車」;他又曾在2014年4月曾說過「等多一班或多班車,能夠製造一個或多個就業機會俾有需要人士」。會說出這些「膠論」,估計只有兩個可能性。

第一,蘇錦樑是「真心膠」,他離地到一個程度是不知道民間疾苦,因為他可能只乘坐私家車,又不會去人多擠迫的遊客區,以為一句「何不食肉糜」就可以平息事件。一個從政多年的人,真的會那麼「膠」嗎?讓筆者不得不懷疑他是另有目的。

第二,蘇錦樑有政治目的,他是故意說出那些「膠論」,故意成為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的催化劑。近日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論調差不多,均批評港人不夠包容和不夠體諒,反而指責港人是不文明,蘇錦樑的說法與中共一唱一和,不斷刺激港人。蘇錦樑可能是出於媚共,但同時也可能是策略的一部分。

刻意煽動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長遠來說誰最得益呢?答案是中共政府、香港政府和大財團。假若在可操控的範圍內,香港人被煽動到將憤怒和精力都發洩在內地人身上,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歸咎於內地人,其客觀效果是,民間的矛頭由指向政府和大財團,漸漸變為指向無權力的內地人。創造新的敵人(內地人)去取代舊的敵人(政府、大財團),故意煽動群眾鬥群眾,浪費氣力打稻草人,最終連政改、財政預算案、高鐵、審計報告等重要議題也忘記了。

隨街排泄是犯法行為,當然不應該被包容,但不等於港人要把所有內地人都妖魔化,因為隨街排泄的內地遊客相信只佔少數。我們針對的應該是行為的本身,而不是內地人、外國人抑或是香港人的身份。

如果街道衛生問題真的有惡化的趨勢,政府便需要用社會政策去處理,例如是加強執法人員在遊客區巡邏、在入境口岸和遊客區派發宣傳單張等措施。

筆者相信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社會政策,但政府似乎不打算這樣做,還選擇了火上加油的做法,令筆者懷疑背後有陰謀,我們切勿中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