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几年美国在东亚与南海所奉行的政策,不少中国学者认为是遏制(围堵)中国,美国学者则普遍认为是“再平衡”,旨在恢复因为中国力量上升而导致的地区力量失衡。对这个问题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制定政策的基础。我们的几点判断是:总体上,美国在东亚与南海地区,执行的是传统的地区平衡政策。具体到南海而言,美国的政策目标有三:争端的和平解决;维护南海的商业航行自由;维护美国海军在专属经济区及其上空的情报收集权。
“实现力量平衡”是盎格鲁-撒克逊战略思维的精髓,其核心是:扶助弱国一方以实现某一地区的力量平衡,防止地区大国进一步“坐大”继而冲击美国(英国)的安全与利益。就英国而言,最为人所知的是其对欧洲大陆实行了几百年的大陆平衡政策。实际上,它在殖民地惯常实施的“把少数民族扶持为统治阶层”也是这种战略思维的体现。二战后的美国,则把这一战略当作“区域战略原则”:在欧洲支持西欧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在中东支持以色列对抗阿拉伯国家、在南亚支持巴基斯坦对抗印度、在东亚通过一系列双边同盟(美日、美韩、美菲、美泰)对抗社会主义国家(如中苏同盟、苏越同盟、中朝同盟)。
冷战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崛起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对外扩张并自行组织国际体系,而是持续奉行向西方开放政策,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并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形成密切联系。各方都在这种联系中获益良多。因此,美国对中国难以照搬对苏遏制(围堵)政策。实际上采取的是“接触加防范”政策。从美国的角度看,“接触”是为了引导中国继续在现有国际体系内发展,“防范”的是中国以实力为后盾强行改变国际秩序与地区平衡等等。
南海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保持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使用国的利益。但是,争端的议题多、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变大是客观事实。美国认为,这一地区的力量因而失衡了,需要扶持东盟声索国以恢复力量平衡。美国认为保持平衡有助于防止南海发生冲突并维持南海的商业航行自由,还坚持南海争端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来自一些东盟国家的邀请是美国实现上述政策目标的一个条件。
其实,“保持南海的商业航行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正是南海争端各方所同意并强调的,已经体现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一系列文件中。有争议的是美国海军在专属经济区及其上空的情报搜集活动。美国认为这是保持海军作战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防止战争发生,并且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是,全世界只有美国与英国两个国家认为这类行为是正当的,其他国家都不赞成。而且,为了保持更大的行动自由度,美国迄今没有加入“公约”。显然,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乃典型的失道寡助。
但是,南海问题不属于美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利益,为南海争端与中国开战对美国来说显然失大于得。因此,美国也会防止小同盟国过度刺激中国,并提防自己被拉入战争。有两点值得注意:奥巴马此次访问菲律宾,并没有宣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争端岛礁,这与他在日本的做法明显不同;出售给菲律宾的两艘汉密尔顿级巡逻舰(cutter),是美国海岸警备队的退役旧船,船龄都在45年以上,且这种船型1972年后已不再生产。
本文旨在说明,如果美国在东亚与南海奉行的是遏制或曰围堵政策,那么,这是一种高度敌对的零和游戏,中国没有选择,只能以对抗性乃至战争的手段来应对。如果美国执行的是再平衡政策,那么,中国与美国在南海一样可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适当关切美国利益的同时,拓展自己在南海的利益。(2014年5月26日大公网)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