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指出香港城市大學將計劃出售其專上學院,並已找到兩個潛在賣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大學校董會已有討論,當時筆者是校董會學生校董,故有參與有關議題的討論。然而,當時校董會主席胡曉明表示計劃屬初步階段,還有很多討論空間。半年過後,想不到變盥一事原來已發展到如絲地步。在沒有公開諮詢全體師生的情況下把專上學院變賣的決策令不少城大師生及舊生感到詫異,對於城大變賣專上學院一事,確實令我們感到憂慮。透過此文,筆者將解釋反對城大在沒有諮詢師生的情況下將專上學院轉請給其他辦學團體的原因以及關於賣盤的幾點憂慮。

反對教育商品化 師生不是商品

其實在香港幾乎所有辦副學土學位課程的專上學院都是以公司註冊名義來管理的,故是次變賣轉讓管理權在商業活動層面上是絕無問題的。但正是如此,城大把是次轉讓計劃看成一宗商業交易,才令我們感到教育商品化的問題更趨嚴重。買家會因應院校本身的教學設備以及資源,師資質素和口碑等等因素作出價考慮,師生頓時成為了有明碼實價的商品。此外,大學在決定出售專上學院一事上,根本沒有理會師生們對計劃的接受程度及意見,然而師生卻是代表著整個城大專上學院的主體。今天大學為了發展可以不顧專上院校全體師生的利益,他日同樣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在本部。

值得一提,如果城大成功割賣旗下的專上學院,將會成為全港首宗大學割賣專上學院的個案。屆時只會令教育商品化問題繼續惡化。更甚者會出現某一集團壟斷市場的局面,現時香港政府沒有法例規管專上學院的收生及收費,可預見倘若專上院校市場被壟斷,受影響的一定是學生們。

交代師生安排 確保教育質素

出售專上學院亦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院校設施使用權、教職員的工作安排、課程的認受性、畢業後銜接學位的安排以及是否再由城大獲頒證書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妥善處理,以及有周詳的安排。否則是次變賣,將會嚴重行剝削師生以及有意升讀城大專上學院的中學畢業生的權益,甚至對剛入讀的學生有「過橋抽板」之嫌。

近年大學趨向以短期聘約即合約制,取代實任制來聘請教師,年期由一至三年不等,期滿後再需要續約。現時城大專上學院的大部份教職員皆為合約制員工,如果賣盤成事,是否代表這班教師們將面臨不獲得續約的情況。城大若不及時出來回應有關質疑,只會令這股憂慮的氣氛滿佈整個專上學院,極有可能出現「逃亡潮」令整個院校的土氣變差,直接影響教育質素,最終受害的亦會是學生。

城大專上學院能夠在社會及學生心中有一定的認受性,就是因為院校名稱以「城大」冠名,如果日後不再以「城大」冠名,頒發證書的認受性將受到質疑,因為現時完成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課程後的畢業證書是由「香港城市大學」所頒發,並由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所簽發。轉讓至其他大專院校或辦學團體手上,所頒發的證書會否出現認受性下降的問題呢?這是其中一個關於賣盤一事的憂慮。

校董會黑箱作業 決策欠缺透明度

校董會決策欠缺透明度,漠視師生知情權,是最人感到不滿的地方,出售專上學院絕非一宗普通的校政問題,而是直接影響各個持分者的一個重大決策。因此,整個程序應在陽光底下進行,必須公開諮詢各持分者,包括老師,學生,畢業生以及所有相關的教職員。城大是次的決策明顯就是缺乏了這一步驟,如此黑箱作業地處理賣盤一事,就是我們反對是次變賣專上學院的重點原因。

一二年,城大在沒有任何諮詢下削減所有自資銜接學位課程惹來教育界極大回響,最終在一遍反對聲音下大學決定延遲兩年推行計劃。事隔兩年,城大不但沒有吸取教訓,更變本加厲地在不公開的情況下,打算來一招快刀斬亂麻,將專上學院割賣。如非傳媒揭發事件,所有的師生們都會被蒙在鼓裡,可能要到城大專上學院易名為「某某大學專上學院」時才發現這個政策的存在。屆時城大專上學院將不會再是城大專上學院,它只會成為了我們這代人的共同回憶。

現時城大專上學院有近七千名師生,而且目前學院總資產達約九億元,因此變盤一事並不能草率進行,必須要進行廣泛諮商,並協調各持分者之意見。筆者並不希望大學一意孤行,罔顧師生利益及感受,繼續在不公開地進行決策。否則,城大師生們必定會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不讓教育淪為商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