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数月来,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一直默默承受着中国政府 反垄断机构日益加强的压力 。在执法人员突袭办公室、公司经营受到漫长的调查、被处以高额罚款的情况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才偶尔发表简短的声明。

如今,它们似乎在尝试携手进行抗争。

周三,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发布报告 ,直指中国最近频繁运用已经颁布六年的反垄断法的做法,并强调了一些执法方式有待改善的情况。这个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游说团体代表着大约220家在华经营的大型美国公司。

“对于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来说,中国的反垄断法制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多,”该委员会主席傅强恩(John Frisbie)在新闻稿中说。“中国是否会利用反垄断法保护国内产业,而不是促进公平竞争?中国政府是否会利用反垄断法迫使企业降价,而不是像中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所推崇的那样,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现在还没有完全明确的答案。但到目前为止,至少在某些案例中,”傅强恩说,该委员会“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予以关注的理由”。

中国已经针对数十家国内外的公司开展了反垄断行动,比如最近对微软(Microsoft)、高通(Qualcomm)、戴姆勒(Daimler)、大众(Volkswagen),以及 十几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和轴承生产商 进行处罚。针对外国公司的行动往往会得到新闻媒体更多的关注,但这些公司本身通常缺少中国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政治背景,一旦成为打击目标,往往会保持沉默。专家称,没听说过外国公司公开抗议中国反垄断行动的事情,更别说尝试提起行政诉讼了。

但在该委员会的报告发布之前,在华外国公司就发出过焦虑的信号。周二,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发布了一份对商会成员开展的 调查 的结果,其中显示60%的受访者感觉外国公司在中国不那么受欢迎了,49%的受访者认为,外国公司在最近的物价或反腐败行动中受到了区别对待。

上个月,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就最近的反垄断调查发表 声明 称,“在未进行充分听证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通过带有恐吓性的行政手段迫使企业接受惩罚和治理,这类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欧盟商会的声明中写道,“诸如告知企业不要对调查者提出质疑和挑战、不要在审讯环节雇佣律师或求助其政府、所属商会等行为都与最佳讼程程序背道而驰。”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也突显了一些类似的忧虑,这份长达48页的报告指出,86%的被调查公司对中国的竞争执法活动,表达了某种担忧。在中国遭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所抱怨的问题包括,缺乏正当程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企业兼并经过漫长的审核才能批准、做出裁决和罚款的依据缺乏透明度。

报告中举例称,中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要求一些不具名的企业承认违法行为,但却未曾向其展示相关证据,企业也没有机会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做出回应,甚至无法得知受到调查的理由。一些企业还称,在执法人员对其办公室进行突访前,它们没有得到联系法律顾问的机会——在美国和欧洲,企业基本上都拥有这个权利——在后续可能开展的冗长谈判中,这些企业的律师也被排除在外。

“无论调查中是否受到了针对,外资企业都有理由对调查活动的实施和裁定方式感到忧虑,”委员会主席傅强恩说。“正当程序、透明度,以及赔偿和罚款的裁定方法,这些都需要改善。”

迄今为止,发出警报的主要是一些外资企业的游说团体,不过在不久前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中,对中国反垄断执法的某些不满也的确表达了出来。在今年7月的对话期间,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和财政部长雅各布·J·卢(Jacob J. Lew)来到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副总理汪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双边会谈。

双方在会谈后的新闻稿中称,“竞争政策的目标是为提高消费者福利和经济效率,而不是为促进个别竞争者或个别产业,执行双方各自的相关竞争法律应当公平、客观、透明和非歧视。”

如果说中国的反垄断行动让西方企业感受到了寒意,它所折射出的,则是中国早已冷若冰霜的投资环境。

中国大陆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7月份同比下降了17%,今年前七个月为711亿美元,下降了0.4%。剔除了金融行业的数据显示,来自日本的投资今年前七个月减少了45.4%,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投资减少了17.4%,欧洲投资减少了17.5%。

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对外国投资产生了影响。不过,中国的反垄断行动对于改善这种状况不会有帮助。

上个月宣布投资数据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坚决否认,外国投资的减少与反垄断法的大力实施存在任何关联。

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沈丹阳说,“这些仅仅是猜测,没有任何依据。”他说,在中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吸收外资的数据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体的走势”。

翻译:许欣、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