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得以看到太多奇怪的事。比如,今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CCTV的中秋节目视频片段,在此段视频中,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说《论语》出名发财的于丹教授讲了一个深情款款、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段子。
在说到现代人的情怀之类话题时,于丹教授一脸深沉地说,现代人并非没有浪漫情怀,然后她就举了一位她的友人做例证。大概是说,该友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而他们拒绝使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他们选择在每月月圆之夜,彼此相约在同一时间,凝视月亮三分钟,以此传达对彼此的思念和深情。
这个故事真是奇怪到了透顶!首先,从她的讲述看,似乎该夫妻是长期分居,这本不合情理。就算是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分居好了,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大问题:以古今人之常情而言,感情深厚的夫妻或恋人,总要以各种尽可能的工具联络,以寄托相思,表达爱怜与关切,工具随时代而演变,何以证明相约凝视月亮就比每日得空时尽量交流联系更浪漫呢?当然,人家夫妻自然有选择他们喜爱的方式寄托感情的自由,但以这个月亮的应景故事来表示现代社会依然有人保持古典的浪漫情怀,那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古人平民很难有通信的自由和方便,因为官方的邮传系统本是公务而设,私人的两地通信只能依靠好心人捎带;而且,古人离开故乡,或者是因为宦游,或者是因为商旅,更多的则是公家的征发徭役,生离往往意味着死别,因此,借千里明月寄托相思,这是很自然的,并不是什么故意置方便的通讯工具不用的“浪漫”。“身无彩蝶双飞翼”,只是恨没有航班,没有高铁,没有准许,也没有视频而已!可见于教授对于所谓古人的浪漫、现代人的浪漫,以及浪漫本身都并无真切的了解。
其次,这个临时编造色彩非常浓厚的“浪漫”故事自身的细节也很成问题。分居两地的夫妻要凝视月亮的浪漫,自然需要各种方式精细的约定,能同步凝视月亮,除了有神秘的心灵感应技术,现实中只则只能采取现代化通讯工具的约定。假设就如于丹所说,不使用视屏及QQ,SKYPE一类工具,那总要使用手机。而技术上来说,要能够同时凝视圆月,则必须保持手机处于通话状态,两人边说边等,然后,约定时间到,一方再发令说:“凝视时间倒计时:”5、4、3、2、1,凝视开始!”同时,双方挂断手机,盯着手表或手机上的计时器。且不说这样子的浪漫实在不知道浪漫在哪里,关键是,这种搞怪行为一点也没有古人的范儿,谁可以设想李清照、赵明诚、杜十娘、李香君、林黛玉、贾宝玉们这么干?那会是什么效果?
其三,于教授可能对基本的地理、历法和气象知识也毫无基础。她故事里说的每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日,或者十六日。问题是,在目前普遍采用公历的情况下,要确定每月的月圆之夜,实在是有点麻烦的计划作业。就算山寨手机有万年历好了,计划好月圆之夜,更大的问题是,古人自己说了,月有阴晴,我国地理广大,即使近距离如北京和石家庄,很可能月圆之夜,石家庄倾盆大雨,而北京雾霾正隆,那么,这对浪漫夫妻本月的凝视寄深情活动肯定是泡汤了,只好两人拿着电话煲粥,又或者干脆微信。无论哪种,于丹的古典浪漫造型肯定是没有了。
所以,总结起来说,百家讲坛名师的这个浪漫故事不仅概念错误,而且本身细节漏洞百出。这件事情中,很可能这对所谓古怪的浪漫夫妻并不存在,而这个粗糙的小故事只是教授随口瞎编的浪漫的吹牛。这显示了于教授一贯的没话找话、一知半解和信口开河言风,她讲《论语》是这样,讲浪漫也是这样;也表明她虽浮名满天下,却既不了解古代的浪漫,也无关心现代的浪漫,实在是一个一点也不浪漫,而且随时敢于在公众面前不过大脑胡说八道的人。当然,可能这也是她能够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深受央视欢迎的原因吧。
好了,打住,我该去凝视下几点,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