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政坛好像是给这句话做了最贴切的注脚:胡锦涛登上大位之后,当时最热门的话题是“共青团派”;而习近平接掌最高权柄之后,最热门话题就变成了“红二代”“红三代”甚至“红四代”。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新史记》杂志总编辑高伐林先生来介绍一下“红后代”的问题。

法广:高伐林先生,刚刚出版的《新史记》杂志第21期将“红后代”作为封面故事,发表了特约记者陈秋的深度报道,指出“红后代”竭力要拖住习近平。

高伐林:是的,《新史记》特约记者引用了最近颇为活跃的“红二代”孔丹的话——孔丹是最有红色江山继承人“这一代”意识的。他说:“上一代人的政治交代是让我们走中国道路,不能走别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这里来的。……我们这一代是很清楚的,习总书记是我们这一代。”

法广:“习总书记是我们这一代”,这句话可圈可点。

高伐林:是啊。他将习近平划进“我们这一代”,看起来说的只是“代”,但是孔丹通篇讲话都是以“红后代”自命,孔丹实际上是将习近平拖进自己“红后代”的圈子。

法广:“红后代”与习近平关系究竟怎么样?

高伐林:习近平上台后,“红后代”寄予很大的期望,认为中共政权终于从胡锦涛、温家宝这些不得力的“管家”手里,重新回到了真正关注红色江山命运前途的“少东家”手中,2013年2月23日元宵节,约千名“红后代”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举行春节团拜会,会上发出集体挺习的强烈呼声。

而习近平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2013年10月15日,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百年诞辰座谈会,2014年8月20日,邓小平110年诞辰座谈会……广邀中共元老家族的“红后代”代表人物,都体现了他急切期盼得到“红后代”的认同和支持。他心知肚明:这个群体虽然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其能量却远远超过其人数。

已经有人指出,眼下的反腐,本质上不过是“红后代”清理阶级队伍,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四十多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全都是平民出身,包括周永康和徐才厚,而没有一个“红后代”。是“红后代”都真的完全清白呢,还是习近平、王岐山不愿动这个群体的成员,以免失去他们的拥戴?

法广:“红后代”们真能像习近平所希望的那样,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一起永保父辈打下来的江山千秋万代吗?

高伐林:看来很难。2012年意外曝光的薄熙来事件不但揭开部分“红后代”骄奢堕落生活的一角,更导致了“红后代”之间,倒薄的,保薄的,拥护江泽民的,拥护习近平……矛盾激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新史记》披露过的,2012年7月,两名“红后代”孔丹和秦晓在北京四中校友聚会上的激烈争执了。

“红后代”之间的分化对立,无疑,既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催化中国社会更加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广:“红后代”为什么会有分歧呢?

高伐林:“红后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但并不是一个政治派别,政治立场和思想差异很大,左中右对立。他们虽然处在红色前辈的权力庇荫和光环笼罩之下,更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变化、人际关系和人生竞争之中——包括在追逐财富和地位过程中的彼此争夺。这些东西更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抉择。

父辈间的恩怨也影响到下一代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时代整人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毛泽东整死了包括刘少奇在内那么多战友,刘少奇也曾狠批彭德怀、高岗、习仲勋“是无原则的阴谋反党集团”。军队内部,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叶剑英和罗瑞卿这些将帅之间都有过你整我、我整你的复杂纠葛。邓小平的子女和杨尚昆的子女之间本来关系很好,但是1992年邓小平扫除“杨家将”后,两家子女就断绝了来往,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本有“邓小平御用摄影师”之称,他再也不能给邓小平拍照。

这些先辈恩怨,在正常情况下或许潜藏不露,但到关键时刻,就可能突然冒了出来。

法广:与“红二代”相比,“红三代”的人生选择更加多样性。

高伐林:血统总是会一代一代稀释的,他们中很多人都在海外长大并接受教育,时代的潮流风气,也越来越让他们强调自我。《新史记》杂志指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红三代”身影,前中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的孙女万宝宝投身于珠宝设计行业;叶剑英的孙女叶明子则当上了服装设计师;另一个孙女叶晴晴成了娱乐明星;李鹏的孙女、叶挺的曾外孙女叶丹丹是花样滑冰的明星……

活跃在金融、商界的“红后代”更多,例如在阿里巴巴华尔街上市中隐约可见的江泽民的孙子江志成;垄断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查询系统的李禾禾——其父亲是中共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祖父秦力真曾担任过刘少奇的秘书。

不过,“红后代”是不会放弃政坛这个传统地盘的。邓小平的孙子邓卓棣,叶剑英的曾孙叶仲豪就是其中的代表——叶仲豪已经是“红四代”了。

无论在政治观点上有多少分歧,经济利益上有多少争夺,绝大多数“红后代”们在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的:绝不愿看到共产党倒台。

关键字: 红二代 习近平 栏目: 新颖视角 首页重点发表: Flash 作者: 索菲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