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言论NPO”和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东京-北京(北京-东京)论坛9月29日在东京大仓酒店闭幕。闭幕文件《东京共识》包含了“妥善处理历史、领土问题对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极为重要”、“提倡中日民间继续对话”等内容,闭幕演讲是2020年东京奥运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前日本财务省次官武藤敏郎倡议“通过奥运促进理解”等内容。
9月28日开幕的两天论坛展示了过去十届最高规格的舞台。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等出席并致辞。
这次论坛可能也是十年来最充满争论的一次公开平台。东京-北京论坛是2005年起日本言论NPO和《中国日报》每年一次各自在本国实施有关两国关系的民意调查并发表后,轮流在东京和北京举办例行的专家讨论会。今年双方出席论坛的代表不仅比往年高层次、大规模,而且踊跃参加旁听的企业代表、学生代表、一般民众、记者也令与会者膨胀到近600人,甚至还有一些以往不关注中日关系的西方记者,显示中日恶化关系和冲突危机已引起国际瞩目。论坛开幕致辞中,中日双方也都承认今年民调结果说明彼此国民印象不佳的程度已令中日关系存在“荆棘满途”的忧虑。
*委婉指责*
蔡名照致辞中指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是日本右翼势力和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和国有化钓鱼岛造成”,他并以“今年的民调结果说明对日本印象不佳的中国民众比去年减少6个百分点,与中国传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来暗责日媒对民调说明93%的日本被访者对中国印象不佳有责任。
福田康夫则在发言时忠告中日领导人“贤者从历史学习,愚者从经验学习”,他以日本曾有的失败来奉劝中国谦逊,他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军事和外交力量也随之迅速上升,尽管中国不断自称和平发展,“但是不是威胁不应自己说了算,而是周边国家怎么看来决定”。
在日本吃尽了关系恶化之苦的程永华大使发言时苦涩地以“邻居可选择,邻国却不能搬家”来告诫中日两国面对现实、改善关系。而前一天刚从联合国回到东京的岸田外相则欣喜地报告他在纽约又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过,他强调这是上个月两外长会谈以来第二次,令他对最近中国改善关系的动作感到鼓舞。
*分科讨论*
会场上有些意外的是,在开幕后的“东北亚和平与日中两国的责任”全体讨论会上,倍受关注的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朱成虎首先谈的不是军事,而是中日经济倒退的关系,他说中日曾有很长时期是最大贸易伙伴关系,现在沦落到第五位令人忧虑。随后发言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他警告中日经贸从第一大伙伴关系,沦为现在第五位,如再不挽救还可能被韩国、印度、非洲超越。魏建国强调,中日是特别的国际关系应用特别方法来处理,并高谈中日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论坛分全体讨论和分科讨论日程,分科讨论包括“政治对话”、“经济对话”、“媒体对话”、“安全保障对话”四个科目在4个地点并行讨论,其中“经济对话”的讨论是最风平浪静的。而气氛绷得最紧的应属“安全保障对话”,朱成虎继全体讨论会上告诫中日政治与军事关系只有双赢或双输、没有谁输谁赢和中国军事不是针对日本,是针对美国等后,在分科讨论时他进一步提出“双方不举行针对性的军演、不与第三国举行联合军演”等25条中日军事合作建议,而日本前海上自卫队中将金田秀昭等则显示了对中国军事的强烈疑虑。
*针锋相对*
出席“安全保障对话”讨论的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张沱生也说,现在东海紧张的不是钓鱼岛周边,而是在有主权争议的经济海域乱相横生,希望中日能恢复安保对话和恢复谈判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等避免冲突。中国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将则反驳日本批评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是违反国际规则,但她表示中国愿意对话。而出席讨论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则说,建设海军通常需要百年,要求日本对中国正在建设的海军“宽容一点”。
不过“安全保障对话”仍不失有沟通理解彼此希望避免冲突、彼此忍耐界限的实质结果,而“媒体对话”则因双方的意识形态悬殊说不拢,例如出席讨论的《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指责日方传媒只报道中国的负面,不宣传“中国正能量”,每年拿“毒饺子”事件说中国食品不安全,他说“你们总说北京PM2.5,可是北京并不是每天都雾霾,你们驻北京的记者得了什么病没有?!”日本放送协会解说委员加藤青延反驳说,在日本,负面才会是新闻,“就像我们从不报道飞机安全降落,只报道飞机失事一样”。双方为避免争吵,说不拢的话题只好打住,但换个话题又很快遇上谈不拢的状况,于是讨论话题飘忽,一名旁听的日本记者说“其实是根本没法对话”。
不过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认为:“不应只看到日本被访者对中国印象不佳占93%、中国被访者对日本印象不佳占八成,还应关注双方都有七、八成忧虑中日关系的被访者,这是今后改善日中关系的良好条件,而论坛本身就是提供双方对话场机会,今后也打算继续下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