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声明,我这里称之”红楼曹式(氏)符号学”的探索,只该属于从索绪尔到皮尔斯的”符号论”(人类文化)的范畴,并不是从西比奥克到克朗蓬的”生物符号学”的论知范畴。我这种探索或许狭隘了。但我以为,这是研究”文学符号学”必然要拥有的一种稚纯;否则,说”文学即是人学”不就是没意义的空话了嘛。

   摘自作者《研红笔记》

  

   关键辞

   符号学意义、曹式符号学、六姓及其谐音、贾(假)、甄(真)、林(临)、史(死)、王(亡)、薛(学)。

   摘要

   曹氏在红楼文本中是经常搞各类”文字游戏”,而我们现代人称之的逻辑学的”自我指涉”很难说就不是他咂摸文字的一种”妙借”。于是乎,我想我们只该对自己研红的深与浅,做再探索,而不可像上世纪”狼奶派”和”文革派”那样依仗某些”时潮时热”并不稳靠的理论盲目自诩,动辄找曹大师–红楼作者的毛病,不咎其自身。

  

   上篇

  

   《红楼梦》创作的繁复辛劳、作者的灵智在其间的诡谲运程,我们虽不能详悉也是可想像的。然而,曹大师举重若轻,开篇仅用九个字便作出归纳:所谓”曾梦幻””借通灵””说石头”。说来,如此简捷形象颇显哲思的归纳,已经是空前绝后的小说手笔,已经让后世读者啧叹不已。其实,这也是曹氏不愿让人窥觑他创作详程乃至他心灵曾经历的种种”幽恨”,只想呈红楼,”把唏嘘答上苍”–此乃大文学家本色–“发乎情,止于艺术”(木心语)1。无怪乎,诗文如此卓绝的曹氏竟没留下相关”创作”的诗文随感,让后人感慨系之。由此也足见,仅凭”考证”对红楼艺术和曹氏心灵做掘发,势必事倍而功半。这样看,所谓”字字看来都是血”的肤浅感叹,也只该是那不知真伪的”黑窝点””土作坊”(克非语)2的”脂砚斋”之语。

   后来,那”梦幻”二字一度成为研红第一要点。只是对其意的认定,大多曹学家又误解之;我在〈跨进红楼第一道高门槛〉一文中,批评过冯其庸先生的”梦幻即作者亲历生活”的观点3。因为前述那九个字恰是作者红楼小说创作的”三级跳”。而”梦幻”恰是作者下笔前的”艺术构思”,这是起码的小说逻辑与常识。

   –当然返回说,红楼艺术深似海,岂是这九字了的?

   眼下,我此文探研的是《红楼梦》中仅文本里的六大姓氏及其背后谐音字之深意–仅这六姓十二字之隐(引)意,就可概括《红楼梦》林林总总的诸多意绪。我称此文为”邃想”,就是想对其深意做更深层的追踪–相关”曹式红楼符号学”的探索–这自然不是”随(意)想(想)”,而是立足”新世纪红学”的认真研究。

  

   一 四姓及六姓 / 相关”林”姓所想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大多会记得第4回的四句有趣的民谣。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无疑,这四句”谚俗口碑”自然不是真正民谣,而是曹大师为小说之须以民谣语气拟作的。这一点须先拎清。这是用俗语来形象书中”四大家族”的,即贾(假)史(死)王(亡)薛(学)四大户;同时在这第4回里,也是本地(应天府)的一道”护官符”–即,你若想保住自己眼下官职或说你还试图晋升一官半职的,就必须牢牢记住乃至深刻领会此四句话背后的意指,并付诸行动–巴结或维持好这四大家族的诸多利益。这一章里还以那位现官贾雨村对一桩叫”冯渊(逢冤)”的人命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审理判决;反映出这四大家的无形联盟、荣损相系、无法无天的、在当时当地的淫威……而由此,那位刚刚到任的地方官贾雨村果然”照(那四句话)章办事”了,此后官运亨通,竟作了当朝大司马(国防部长)之职。好不厉害。

   –这些,与本文极有连带,但又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眼下,我研究探索的是红楼文本中这四大姓乃至”六”大姓及其谐音字所涵纳容廓的更重大的、针对全书的字符意义以及”她们”变化组合后的各项为文之意义。

   但问题是,谈”贾史王薛”四姓读众尚好理解;而若谈及六家族六姓,有人会认为笔者节外生枝。更有,我要加进的另两姓是”林””甄”两家;而说”甄(真)”家,人们或可勉强接受之,但说道”林(临)”家也在其列,读众就可能摇头了。

   –因为林家女儿黛玉之现状,正寄人(贾家)篱下。

   那我先来说说”甄(真)”家。1-“甄家”在红楼文本中是经常被提起的(恕不列举),虽均属”侧写”(几乎没有直接叙述的笔墨);2-红楼开篇仅20字后,”真(甄)”字就豁豁然地被提级(及),所谓”故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

   –于是,把”甄(真)”家姓,同”贾史王薛”并列,读众尚可接受。

   那么,不妨再随我看看文本中对”林(临)”家的交待。

   第2回写到”林如海之祖,曾袭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自己考官)……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无甚亲支嫡派”;虽然林如海后来”已升兰台寺大夫”。

   –这”兰台寺”,相当现在国家最高纪检委和反贪局。

   这段叙述说明两点:1-林家曾是显赫的家族,否则贾母怎么会把女儿(贾敏)嫁与林家;2-后来林家只剩林黛玉一人;书中还说如海”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

   –那么,我们研红至此(相关红楼深层艺术),到底该不该把”林(临)”也列入这”贾史王薛甄”五大姓氏之中呢?当然,这还须通过文本进一步审折:

   1-林黛玉是红楼中女一号–这是无论具何等偏见者(指崇薛宝钗派)都无法改变的;2-《红楼梦》一书无论从故事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是表现表达”宝玉黛玉”相恋之悲剧–这一主事件的;3-种种分析说明,”林黛玉”这一形象是作者著意塑造且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4-从美学价值到人物拥有的”红楼艺术话语权”上,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是十分独特且重要的。

   换句话就是说,”林家”在红楼故事情节中的败落是一种表象事实,但不等同”林(临)”姓的字符意义在红楼艺术中的消弱–这一形而上意义,须读众明辨的。

   这里附带补述:”艺术话语权”,一是指这一形象在书文中相关大事、理性之事、重要之事的言论;二指这形象自身所无声表现出的具艺术意义的形而上的归纳。

   由是,”林(临)”家虽败落,但把其姓氏列入”贾史王薛甄”中是合”红楼情理”的。何况,此后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知道,”林(临)”字于此的不可阙疑性。

   然而,谨此还不足以彰显曹氏笔墨之诡谲;雪芹大师的艺术思维永远高人一筹,超越我辈想像。下面,请大家随我再看一段往昔读红楼时未必关注过的文字。

   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的(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

   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

   天天听他,嘴儿里天天说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这段话是第41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对凤姐、鸳鸯说的。

   –我敢说,平素我们阅读红楼未必重视过这段话,更无多思考。

   应该说,刘姥姥这段话听似乎无关宏旨,草根情结的闲话罢了;但细推敲则不然,因为曹氏红楼从来是”处处有隐喻,字字有机锋”(沈从文语)的。且刘姥姥这段由”木”及”林”的言论,我认为是曹氏相关下层人(刘所代表的百姓阶层)对”木””林”的认识–这与”林”在红楼中符号学意义不可能没一点关联,起码也是说”平民百姓与大自然的相依存”的凡俗乡愿,不是”村姥姥”真的”信口开河”4。深研此话有两点供思辨:1-通观刘在荣府之言,没一处不蕴含曹氏创作的”目的性”;2-刘此言,出语前铺垫显差,出语后很显啰唆,颇有故意借此说彼之嫌–因此,我们在研红中不能淡然掠过,须用”或然论”做相关”林”的符号学考量。

   诚然,我这只是提请读众作”或然分析”尝试。以期阅读中有更大收获。

  

   二 贾与假 /”宝玉”为主谁为马

  

   古有”梦月悬名”之说。研红中我常想,这”贾”字何以就被曹氏悬于月上。

   是的,我们研红须先想到为什么作者给红楼主系人群选个”贾”的姓氏?而不是”赵、钱、孙、李”其他?且作者还在小说开篇精心设计一个与荣府同姓、后来大有瓜葛的”外人”–贾雨村?且这”贾雨村”又被巧妙插上”专说假话(名:贾化)”、还”时不时飞黄腾达(字:时飞)”、又”原系胡州(胡诌)人氏”的标签?显然,作者这些用心极深,就是想借用这”假(贾)”的谐音字,表达他对社会的种种以及自身生活的种种的质的认定,尤其对皇道统意识的认定。这一浓缩的”假(贾)”字应视为作者对他眼前世界的基本认定,对整个客体意识系统的概念判断。

   –这一点是阅读红楼者须先明白一些的。

   其外,还该另提两点:1-由此”贾(假)”自然就引出具辩证对应意义的孪生者–“甄(真)”;2-此”贾(假)”另一层意思又是在说这《红楼梦》本身就是创作出来的”假(贾)”–即从小说本质论,艺术之”真”相对现实而言是生活之”假”。

   –可惜这一”艺术与现实”的辩证逻辑,以往许多研红家似懂非懂。

   首先说,”假”在古汉语中既有”真伪”之辩析性,又有”假借””替代”的实意。就”假(贾)”这一相关红楼符号学意义,须先从”贾宝玉”这位形象代言者说起。

   而这”形象代言”说,正是”曹氏红楼符号学”较之”现代符号学”的高超与深奥。

   其实,具体谈红楼中”假(贾)”,就得从”贾宝玉”和”红楼创作”两个定位点,来由原意到引申意逐次说来。先说”假(贾)”对红楼男一号”宝玉”的种种意义。

   小说中的”宝玉”二字,并不单纯;其当有两种意指向度。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870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