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的过程一直充满神秘色彩,尽管最近有媒体对中组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部”进行介绍,但仍然难掩人们的好奇之心。在选举缺位的情况下,执政党如何遴选官员?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中国项目副主任 李咏平 认为,党校是向上输送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管道。
党校为什么重要
许多人认为,一党执政的威权体制因为依赖“魅力型领导”而缺乏可持续性。在选拔合格的接班人方面,执政党常常出现问题。过去二十年,许多一党制国家因此瓦解,只有中共领导的体制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急剧的转型过程中维系其执政基础?李咏平认为,党对党政干部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党制的威权体制并非不堪一击,实际上它可以非常具有韧性和生命力。如果能够解决党的干部的遴选和控制问题,列宁主义的执政党完全可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威胁并不断发展。实际上,共产党领导的体制并非弱不禁风,通过引入竞争和其他市场机制,执政党完全有能力强化其适应力。
通过重塑遍布全国的党校网络,党得以焕发青春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通过改革,党校得以成为培养各级官员亟需的管理知识和领导才干的重要阵地。党校是党的“组织武器”,它强化了执政党和国家的力量,并为党的政治发展做出贡献。
党校培训:快车道、信号器
研究者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中有589名受访者是党政干部,数据分析显示:党员身份、与上级的沟通频次和教育背景等个人特征,都是影响干部能否进入党校培训的关键因素。在确定谁可以进入党校培训方面,政治和职业因素都会发挥作用。因此,派系和能力都在干部升迁上起着重要作用。
参加党校培训和未参加党校培训的官员获得升迁的概率是否会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一种数据分析技术(倾向分数配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通过样本配对来控制选择偏误),结果发现:进入党校培训的确提高了官员晋升的概率。平均而言,进入党校学习的干部比没有培训的干部升迁概率高15%。可见,党校培训成为官员晋升的“快车道”。不过,该研究的不足在于,配对法并未解决党校培训的内生性问题——也即,被选入党校培训的干部可能本来就是能力更强、更被看好的。
在2007-2008年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各级党校进行访谈后,研究者发现:党校会将学员的表现反馈给用人单位,而其综合成绩也被记入档案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党校担负着重要的审查和遴选功能,帮助执政党遴选有潜力的人担任要职。
研究者对参加1995年和2000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简历的分析显示,264名学员中只有17%的没有获得升迁。这些学员的晋升潜质很高,但却有较高比例的人没有获得升迁,恰恰说明党校培训的审查作用。换句话说,党校并非人为通常所认为的“走过场”或简单的仪式。党校培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器”,它会向上发出信息,为上级甄别候选人提供依据。
虽然通过受控的选举也可以遴选官员,但在中国它主要局限于乡镇和村级,实质性的影响有限。党校的作用非常关键,同上级领导和同僚的关系会影响谁能进入党校培训,但培训中的表现如何才是影响谁最终得以升迁的关键因素。因此,虽然通过派系和关系得以晋升的问题难以避免,但它并未完全取代占据主导地位的任人唯贤机制。
个人档案是判断党员晋升潜质的重要依据,但它通常包罗万象,往往信息过剩,且真实性难辨。在党校的表现反映了党员的管理潜质、网络关系、忠诚度和政治野心等决定政治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成为判断干部能否被提拔的“捷径”。
尽管党校学习被认为空洞的意识形态灌输或学历拔高的过程,但它的确塑造并强化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另外,党校培训也是干部之间建立关系和编织网络的重要机会,这种政治资本对干部职业发展的影响有待研究。党校仍然是一个有待打开的“黑箱”,党校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和考试机制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另外,李咏平有关中国党校的专著即将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题为《培训政党:中国改革时期的政党调适与精英培训》(Training the Party: Party Adaptation and Elite Training in Reform-Era China)。
参考文献
Lee, C. (2013). Party Selection of Official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48 (4), 356-379.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