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十一月十八日《環球時報》社評 所論,滬港通本是「惠港政策」,但首日南向香港的投資額度偏低,全因佔領運動衝擊法治,令大陸投資者失去信心,故認為「中央政府並無法把送上門的飯再喂到香港嘴裡」,行文間還諷刺香港是「扶不起的阿斗」。
做生意是互惠互利,沒有誰欠誰這回事。中共要利用香港,帶動滬市發展,推動金融制度改革,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我們則繼續打「中國概念」這品牌,吸引外資做生意。
其次,如果有法治才有生意做,中共治下大陸應該一毫子生意也做不成。那裡法律是一紙具文,最要緊的是找政治靠山,權在錢在,權亡錢亡;政治靠山倒下的時候,法律才會找上你,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及其手下猢猻即是一例。
可社評論調也不是全錯,大家要明白,利用香港與否,中共都必定開放資本帳,香港遲早要面對競爭。如今外資要入滬市,由我們包辦,幾近做獨市生意,難謂無利可圖。
長遠來說,中共始終是專制政權,必以保持絕對話事權為先,凌駕法制和私有產權,亦防備外資坐大致反客為主。如此體制下,上海的改革和開放終歸有限,再花二三十年也做不成國際金融中心。這樣看來,我們的生意長做長有,此因外資都想賺大陸人的錢,但信的是香港人的制度和眼光。
看到《環球時報》歪論,就事論事,香港人絕對有理由生氣,但論實際,這篇文章是認識中共大陸和中港關系的好開始。
恩主心態與中港區隔
事先聲明,大陸有十三億人,千差萬別,以下只是以「大陸人」三字概括主流現象。
中共是個非常聰明的專政集團,對滬港通之真相心中有數,其所以對香港加以「抽水」,可不只是厚顏而已。中共知道自己正對著甚麼觀眾說話,《環球時報》社評可是寫給活在牆內的大陸人看,教導他們要抱持恩主心態看待香港。
中共要利用香港做生意,就要保障自由和法治這兩大制度基石,但牆內大陸人卻無緣得享。兩相比較,他們或會挺身爭取平等待遇,威脅中共政權。於是中共必須想辦法務求大陸人忽視制度差異,以防香港的「政治流毒」輸入大陸。這也是一國兩制的指導思想:經濟合作,政治分家,河水不犯井水。
為了先發制人,中共推銷「大陸是香港恩主」這想法,令大陸人盲目以為香港單方面依賴中國,因此看不起香港人,視我們為無法自力更生的次等公民。如是者,誰又願意仿效這些次等公民的社會和生活?對比依然存在,但大陸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身在籠中,缺少了自由法治,只道香港人有這些東西也沒用,要靠祖國才有飯可吃。
作為民族主義宣傳工具的香港
更為要者,自文革和六四以後,共產幻夢煙消雲散,中共只剩下「民族復興」以換取國民認受,必須重覆又重覆民族主義話語,以鞏固自身地位。
先是要突顯民族形象,不得不找個敵人來對付。自九十年代起,中共便安排了「不共戴天的」日本,讓大陸人敵視以至仇恨。二戰歷史問題及釣魚台爭議久經壓下,中共至此方一一重提,目標之一為助其宣揚「愛國教育」,繼而自命為民族復興的惟一領導者。
後來大陸經濟起飛,暴發所得成為民族主義話語的新彈藥,可以進而建立大陸人的民族自信。中共擴軍建艦,於東海和南海大做文章,藉爭權奪利以宣示國威,證明其能復興中華民族,達成中國夢。在這十三億人的政治工程中,我們可憐的香港成了一件次要宣傳工具,功能與受中國「恩惠」的第三世界國家差不多,都是要展示「皇恩浩蕩,天朝蔭庇」。
中共要將香港嵌入民族主義話語,這可不是易事。香港是中國領土,我們又沒有政治地位,沒東西可爭來做戰利品;但比財富多寡,按人均收入和消費能力,我們仍比大陸人富裕一大截。
於是中共又從「恩主」形象下功夫,告訴大陸人,香港有今日的經濟成就,全賴大陸的支持和優待,例如滬港通,所以香港人的富足生活是大陸人給予的。於是這些「恩主」只視香港為蒙受上國天恩的小城市,不會跟著他們作反,更從中獲得民族自豪感,增加一點點對中共的認許。
香港人應如何看待真相?
看著《環球時報》社評,港人認為中共淨說不要臉的「蠢話」,但這些話都是用來防範大陸人認同香港社會,也用於打造大陸人的民族形象,全都不是對我們這些活在牆外的人說,犯不著認真生氣。就滬港通一事,泱泱大國要改革開放,只順道要多一點面子,我們香港人要的是銀紙,各取所需,牆內的人怎樣自吹自擂根本無關痛癢。
最後,我們要明白,中共寧願犧牲七百萬人的民族認同,也不會向十三億國民承認有另一個更美好的華人世界,所以於其民族主義話語,香港人一定是「扶不起的阿斗」,要靠大陸人過活,我們的社會不值得大陸人嚮往。相對而言,中共也沒有把我們關進牆內,要做它的老百姓子民。
中共常說中港為同胞之親,真相為似近又遠,內外分隔,各有頭上一片天,不宜亦不必道破。這就是中港關系的微妙之處。
相关阅读:BBC | 中共官媒:香港应“接得住”国家惠港政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穿墙网站镜像索引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