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在目睹这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着这场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终极逆袭”——那么,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呢?

文/鲍君恩

红旗飘飘,阳光普照,伟大的时代多么美好。

但是,稍有责任感的人,都一定不禁感到焦虑:平凡如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答案众说纷纭。但一些先贤无疑是做到了:他们被树立为楷模,往往被领袖认可,广泛宣传,引发全国范围的学习。

没错,诸多的时代典型,一定都没有辜负他们的伟大时代。

想像他们一样紧跟时代潮流?

你也可以。只要把握好时代真正的精神,作出超越常人的努力。不过,千万要注意的是,别一时糊涂,不辜负错了时代。改革开放之后卖瓜子的年广久,若早生二十年也只能被时代辜负;曾引出掏粪热的时传祥,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恐怕很难引领潮流。

【幸福的典型们】

成为楷模,并不凭借具体的称号。1959年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出席,规格极高。然而,总共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3267人,今天仍被记住的非常之少。

1959年第一届全国先进工作者“群英会”上,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与环卫工时传祥亲切握手

1959年第一届全国先进工作者“群英会”上,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与环卫工时传祥亲切握手

典型,必须是被人们广泛、深入学习的时代精神代表。所以,成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只是具备了典型基础,要被宣传系统纳入,要求全国学习,才是真正成为典型。

1949年评选以后的全国典型、英模劳模,除了雷锋、赖宁等追认者,大多得到了时代的良好馈赠。

最出名的当属“大寨”领头人陈永贵,从成为典型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只花了10年,空前绝后地兼任国家领导人和地、县委书记。

而“全国先进生产者”倪志福则跨越幅度最大,政治生涯贯穿了中共前三代领导集体,退休前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77年10月,倪志福同志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参加“群钻”操作表演

1977年10月,倪志福同志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参加“群钻”操作表演

即便身有残疾而无法正常工作,重大典型也不会被亏待。八七海战中身负重伤坚持作战3小时的“钢铁战士”麦贤得,虽因弹片击伤脑部导致智力严重受损,也从普通战士升迁至海军基地某部副司令员。

可见,与时代良好互动,互不辜负是多么幸福。但是,要埋头苦干成为全国模范,还要高调的被全国学习,如何才能兼顾这两者呢?

部分全国先进典型担任过的最高职务

部分全国先进典型担任过的最高职务

【紧跟形势要求】

首先,要准确判断时代的需求。

这是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注意的,尤其在选择终身行业时——从事了不被时代重视的工作,想不辜负都很难。

和平年代之前,军事是产生典型的富矿。耳熟能详的邱少云、黄继光们,无不是战争后被树立的楷模。

第一个成功树起的大典型虽然不是军人,但和战争息息相关——延安时期自愿纳粮的吴满有。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延安实行经济封锁,对此,毛泽东发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普通农民吴满有表现优异,很快自给自足,关键的是他还更进一步:积极向政府缴纳公粮。这引起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党的宣传系统很快启动,吴满有成了明星人物,不但有专门为其创作的长诗和版画,宣传部门还为他拍摄了电影《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这也是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

延安时期版画《向吴满有看齐》

延安时期版画《向吴满有看齐》

不过,吴满有的结局有些尴尬,自愿参军的他在1948年被国民党俘虏,随后在电台广播中发表了叛变声明,此后荣光不再,只能在黄土高原上放羊。

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推出的典型大都是抗美援朝英模和工业系统的劳动模范。如“工人旗帜”赵占魁,就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

但是,这个趋势没延续多久,大跃进结束后,斯达汉诺夫式的煤矿劳模就跟不上形势了。

雷锋和学雷锋活动、大寨和“农业学大寨”,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对人民公社的期待,成为不辜负时代的硬标准。

qW6R1

之后,文革时期军队、警察的典型占据大头;1978年以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大氛围下,推出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典型。

所以,一定要判断准什么是时代所需要的。否则只好等时代回心转意,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80年代的陈景润、蒋筑英等知识分子典型,放在几年之前则是谁都瞧不起的臭老九。

【动心忍性,修炼楷模】

即使看出了时代需要,又具备了典型的基本条件,是不是就能畅快的不辜负这个时代了呢?

当然不是。只能说,有时候时代过于调皮,要求非常刁钻,甚至要先成为敌人。

比如“诉苦运动”的典型王克勤,就是被俘的国民党士兵。

国共内战中,被俘虏和起义的国民党官兵大多“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服从纪律,作战积极性也很差。对此,中共开展“诉苦运动”,要求“解放战士”控诉国民党和地主恶霸对自己的盘剥压榨,激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士”王克勤经过“诉苦”,迅速转变,荣立战功9次,升为班长,并且发明了“三大互助”的带兵方法,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军得到推广。

爱兵爱民模范、杀敌英雄王克勤

爱兵爱民模范、杀敌英雄王克勤

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指出:“党的教育,使王克勤从一个蒋介石手下的愚昧的奴隶,转而成为与广大人民相结合,很快地变成一个智、仁、勇全备的人民战士。”

另一些典型不需要先成为敌人,而是成为“二流子”。后来的一些典型,如雷锋,无疑品性太好,换到延安时期难免力不从心。

“二流子”一词就是陕甘宁“改造二流子”运动后被广泛知晓的。二流子,本是陕北农村小偷、赌棍、巫神、土娼的统称,为了改造社会风气,加强对基层的控制力,中共以社会教育、大生产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改造。

记录延安“改造二流子”的漫画

记录延安“改造二流子”的漫画

除了这些,成为典型还需要一点运气。

上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典型张海迪,由于父亲是当地宣传部门官员,涉及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虽然事迹真实感人,当地一直没有宣传。幸亏人民日报记者偶然听到当地人对她的议论,才有了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争相塑造其为典型。

被毛泽东提倡的“斯达汉诺夫”也是足够幸运,其所在的中央伊尔敏诺矿井,本来设备陈旧、生产率低,矿区党委书记彼得罗夫差点被撤职劳改,为了摆脱困境,彼得罗夫孤注一掷,选择树立斯达汉诺夫为工业典型——由3个人共同完成一班采煤102吨的世界纪录,归之于斯达汉诺夫一人。很快就轰动了苏联。

苏联劳模斯达汉诺夫在矿中向工友传授技艺

一旦真的成为了典型,并不是过程的结束,这恰恰是不辜负时代的开始。至少,要能动心忍性,始终对被动的安排安之若素。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典型的塑造过程被固化为典型选题设置(需要什么样的典型)——典型身份确认(选谁来当典型)——典型事迹宣传——组织学习典型四个步骤,其中,典型始终处于被选择、被训练、被安排的状态,并不占据主动权。

最初的宣传之后,典型更要时刻小心谨慎,注意道德上的完美无瑕,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张海迪曾经开玩笑模仿过某国家领导人说话,被媒体披露,酿成了不大不小的形象危机。

不是所有人都能不辜负这个时代。偶尔落后的人也不要说葡萄酸——他们真的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