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经过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后,中国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开出了60.88亿元罚款,并责令即时整改,其中包括对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手机降低专利收费基准。路透社称,高通的专利授权费将下降33%。《纽约时报》称此项整改致使高通对授权费进行“大幅折让”。高通总裁艾波力(Derek Aberle)表示,不会对发改委这一决定提出异议。

“市场寻租”

据悉,60亿人民币是中国对一家公司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发改委网站称,本次对高通的罚款为其2013年度中国市场销售额8%。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这一比例最高可达10%,有内媒认为发改委已经“手下留情”。高通首席财务官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表示,罚款金额让公司感到“失望”,但中国巨大的市场及潜在利益,各个公司都无法忽略。

高通认罚的态度与此前受调查期间大不相同,被外界解读为以和解换市场。高通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发表声明说,调整策略后,公司可以从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增长中获益。他还表示,协议使得高通能够与小米等中国公司密切合作,反而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反垄断调查开始以来,围绕高通商业模式、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种种不确定性,给高通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比反垄断调查本身还要严重。业内人士称,高通的垄断地位是技术造就,在中国市场无对手可以匹敌,专利授权费的降低并不会根本改变其技术主导地位,60亿元的罚金是为其在中国未来市场的拓展扫清硬性障碍,与变相市场寻租无异。

澎湃新闻的一篇社论亦称,经过1年的学习和历练,高通最终对中国独特的反垄断制度有了深刻理解,良好的认错态度将为高通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但“学会了中国规则,高通将更不好对付”。事实上,由于反垄断调查告一段落,当天的美股盘后交易时段,高通股价一度大幅上扬了2.82%。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也说明,投资者认可高通以罚款换市场的判断。

经济博弈

就高通与中国政府最终达成的和解局面,观察人士认为,这次交锋实质是中美两国政府的博弈,中美双方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都做了无数的试探和切磋,高通也为了中国市场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最终达到了难得的平衡。《纽约时报》文章称,微软和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公司也在中国面临反垄断调查,这一裁决给这些科技行业巨头敲响了警钟,开辟了中美经济冲突的新战场。BBC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中国对高通的调查是美国情报泄密者斯诺登披露美国科技企业涉嫌参与间谍活动后,北京对外资企业进行大规模整顿的一部分。

新华社亦撰文称,高通在配合调查的同时,多次通过不同层面对反垄断部门的调查施加压力,采取高薪聘请中国专家出具报告等方式发表对其有利言论。消息人士透露,去年11月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特别提到了反垄断调查。这可能缘于美国商会5月份致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长杰克·卢的一封信,要求华盛顿对北京的反垄断调查采取强硬立场,指责“中国执行的反垄断法没有基于竞争或经济的基本法则,而是受中国产业政策目标的影响”。

业内人士告诉港澳网,所谓“产业政策目标”或指中国政府推动新兴半导体产业的努力。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中国严重依赖外国公司设计和生产的芯片,去年半导体产品进口花费超过石油。“这次针对高通的反垄断条款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很难简单推断,授权费用的降低加上技术门槛,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国内半导体企业市场。不仅如此,高通出让的专利费也会被企业让利给最终用户,对本土手机企业的盈利提振也有限。至于反授权条款的取消,无疑扫除了国内手机厂商之间专利战的壁垒,有利于促进企业专利创新,但其真正的威力可能要在三到五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有分析人士称,不能排除政府主观上有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与此相佐证的是,曾有一名参与高通反垄断调查的官员向媒体透露对约谈国内企业的失望,称它们“没思考过整个产业的问题,甚至有时连自己已遭受不平等待遇都不知道”。

事实上,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单就高通而言,早在2009年,韩国政府曾判定高通垄断,罚款2000万美元;2007年,欧盟委员会责令高通与诺基亚等公司重新谈判专利收费事宜,目前欧洲正对其基带芯片组进行业务调查。故而有高通内部人士担心,中国的高额罚单可能会引起世界范围内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

高通被罚还引起了在华外企对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情绪的担忧。对此,相关高层人士称,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巨大市场的诱惑,使得中国在经济事务上的发言权似乎越来越大,这次中国政府独立对全球一流企业进行的国际性反垄断调查,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积极向欧美的市场经济看齐,反垄断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针对的并不仅仅是外企。当然,中国的反垄断还处于初期阶段,“内外有别”的猜测难以避免,但创造一个对企业与消费者都公平的市场环境才是最终的目标。

港澳网王潞发自北京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港澳网 HKM-003)

港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