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日夜里11点50分,人均消费不菲的坛酒吧的音箱响起,宣布了一条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消息:顾客们的吸烟时间还剩10分钟。
当天午夜,一项严厉的新公共场所禁烟令在北京生效,旨在结束衣服和肺部被烟味附着的时代。这座城市的大约400万烟民——据政府统计,占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不得不避免在任何封闭的公共空间吸烟,比如办公室、商店、酒吧、餐厅、夜总会、机场和火车站。
一些户外空间也将禁烟,比如学校和医院外的区域,以及一些旅游景点。想在故宫或长城点棵烟抽?等着交200元罚款吧。
而如果你是一名商家,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允许吸烟,或是没有张贴关于禁烟令的标识或其他信息,比如举报电话,罚款最高可达1万元人民币。
官方媒体称赞该禁令十分必要,可以防止公众接触危险的二手烟,但许多北京市民对规定能否落实表示怀疑。北京市政府曾经两次发布禁烟令——分别是在1996年和2008年奥运会之前——每一次都被人们普遍无视,在酒店大堂、公共卫生间和健身房的更衣室,仍然烟雾弥漫。
北京市的官员称,这一次的结果会不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一位官员说,该市的卫生监督局将确保该法规得到落实。这位官员只透露自己姓马。
“我们不是在剥夺吸烟者吸烟的权利,”这名官员通过电话说。他解释说,这项规定只是限定了他们吸烟的场所。“我相信这项规定会顺利实施,并引导人们戒烟。”
在一家饺子馆当服务员的孙卫青(音)就没那么肯定了。让顾客不抽烟将十分困难,她说:“你不能告诉他们,这里不许抽烟。我们只是个小餐馆,不能得罪客人。”
50多岁的张家伟(音)一只手拿着烟,另一只手拿着一双筷子,说自己已经抽了30多年的烟。他说,从健康角度出发,他支持禁烟,而且因为这项禁令,他打算以后少抽。
坐在他对面的朋友高建军(音)却不同意。“烟是好东西,”他说。“不抽我就觉得不舒服。”
在中国,香烟称得上一种全体国民消遣物,对于男性尤其如此。婚礼的宴席上往往会为客人准备香烟,成堆地摆在碟子里。长期以来,装在纸盒里的昂贵品牌一直是馈赠或者讨好官员的佳品。
吸烟对中国经济也十分重要:一个国家垄断产业制造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香烟,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调查,中国共有3.01亿烟民,几乎占世界烟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世卫组织估计 ,有将近53%的男性和2.4%的女性有抽烟习惯,而与吸烟有关的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每年会导致100万人死亡。世卫组织估计,每年另有10万人死于二手烟。
根据北京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去年的调查,仅仅在北京,烟民平均每天要抽掉1460万支香烟。调查发现,可能90%前往酒吧和夜店的人、65%的餐厅用餐者,以及40%待在自己家中的人,都是二手烟受害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禁令的影响可能会很大。“北京已经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Dr. Bernhard Schwartländer)在声明中称。“现在,世卫组织期待中国其他省市、全世界其他地方,都能向北京看齐。”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Adam Wu及Cherie Chan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在这里下载最新翻墙利器萤火虫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