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6月3日 –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降至数十年来最慢水平,在好转之前还将进一步恶化。经济学家表示,自由化改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尝到甜头,为实现可持续转变,中国政府还需咬牙坚持。
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降至7.4%,为1990年以来最慢。中国政府2015年目标是增长7%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预测今年增幅为6.8%,2016年增长6.25%。
对于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仍然是相当高的速度,因此鲜有经济分析师认为危机迫在眉睫。但认为形势即将好转的分析师更少,因为改革本身也要为经济放缓负上部分责任。
“对于今年来说,不幸的是,我们尚未见到底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经济学家王军表示。
“经济增长应该会企稳,但现在很难判断明年的情况,因为那取决于我们在结构性调整方面取得的进展。”
尽管中国当局已数次降息,并允许银行增加放贷,但那更多地是激发了融资融券活跃的股市投机活动,而不是刺激生产性投资。
中国股市维持强韧的涨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经济注入新资金,因为2015年迄今公布的每个经济指标几乎都不太理想甚至变差,制造业产业在下滑,通缩压力在上升,国内外需求均疲软。
体现社会稳定程度的关键指标失业率仍保持在约4%的低位,但就连官方都对这个数据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有民间调查显示,失业压力在上升,地方政府在设法保护国有企业的就业岗位。
据官方表示,不良贷款率依然处于可控水准,低于2%,但多数分析师认为,实际不良贷款率要高得多,因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通过影子银行的渠道融资。
L形复苏曲线
中国证券报周六刊登对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的采访,他认为中国经济走势将是“L”型,并不会进入“U”型上升通道;如果最近放松货币政策举措的影响减退,甚至连这也有疑问。他表示,持续复苏需要深化改革。
在中国经济起飞初期,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恢复高考及允许私人拥有房地产和企业,也调动了13亿中国人的积极性,经济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两位数成长。
但现在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受海外因素的影响也更大,改革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平衡考虑。
“问题是有两套改革需要进行,”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s称。
“第一套改革是消除失衡根源:人民币汇率低估、薪资上涨慢于生产率的增长,以及最终消除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
那些基本上已得到安排,他说,但下一阶段要进行的改革,是将经济从投资为导向转型为以国内消费为导向。
“如果投资下滑,失业压力就会上升,”他说,这将在需要消费上升的时候却对之构成拖累。
中国当局正在设法处理这个两难问题。
中国经济中目前的多数问题归咎于地产热潮的结束,中国当局给楼市降温,是为了推动资本离开过热的行业。
但地产业的放缓,冲击了钢铁、玻璃和家具制造等相关行业,降低了高度依赖卖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在继续拖累经济增长。
“中国有5,500万套空置房,”中国经济分析师Nicholas Lardy说。“这些空置房都白白浪费了。”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使得中国难以刺激生产性投资。由于客户需求持续疲弱以及实际利率偏高,民间企业会优先偿还债务,而后才考虑投资新产能。
决策者担心改革力度将不足以让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避开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一些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有一只脚踏入了这个陷阱。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4月表示,中国跨越和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执行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你或许会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风险上升且波动性增加,”旧金山Matthews Asia的投资策略师Andy Rothman表示。
“但他们正在完全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在做。我们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就像发达国家一样,基于市场的中国经济将会更加不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