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界授予柴静大奖。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认为,从中国公众对柴静的讨论和指责来看,目前中国要形成公众参与环保的共识很难。
图片来源:SEE
独立调查记者、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因其拍摄的一部轰动中国互联网的环境纪录片《穹顶之下》,获得了中国环保界大奖——SEE生态奖。但在6月5日世界地球日这天,她并未亲临现场接受颁奖,而是委托朋友代领。这部纪录片目前已经在中国网络禁止播放。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在颁奖典礼上说,从大家对柴静的讨论和指责来看,目前中国公众要形成参与解决环保的共识很难。公众已经偏离了治理雾霾的讨论,而是在讨论柴静。“这显然是很不好的结果。”
“SEE生态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奖,由中国企业家群体于2005年创立,每两年举行一次。SEE目前集聚了400位企业家会员。
《穹顶之下》2月底播出之后,中国观众立刻发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支持的和反对的。一周之后,《穹顶之下》视频被禁止在中国互联网观看,直到目前,中 国民众还无从知晓为何这部纪录片被禁。有猜测是因为触动了相关部门的利益;有猜测是因为柴静接受了国外资助;还有认为这部纪录片影响太大,已经盖过了中国 政府部门发出的声音。
官方禁止《穹顶之下》播放,官媒人民网对柴静本人的专访也被删除,显然是中国宣传部门希望公众能够淡忘《穹顶之下》和柴静。
在柴静慢慢退出公众话题之际,SEE生态奖又把柴静推向了公众视野。
中外对话向SEE现任会长任志强先生询问,SEE给柴静颁奖,担不担心会再度引发柴静热,而这可能恰恰是政府部门的担忧。
“我们(SEE)不担心。”任志强说。
纪录片被禁之后,一些受访官员极力撇清和柴静的关系,表示并不支持柴静拍这个纪录片,也不赞同她的观点。
但任志强告诉中外对话:“前几天我在环保部开会,没有一个人要跟柴静撇清关系。”
《穹顶之下》播出第二天,履新48小时的环保部长通过媒体向柴静表达了感谢和敬佩
任志强透露说,SEE每个会员都认为应该给柴静颁奖。
SEE颁奖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用独立视角和扎实的调查走访,倾其所能地让每个人有机会了解到,关乎自身健康的那些环境问题背后的真相。
中国公众形成环保共识很难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认为,环境的参与必须要有全民的参与,但是,从柴静雾霾纪录片事件可以看到,在中国要形成公众参与环保的共识很难。
“《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讨论的已经不再是雾霾,而是柴静。这是很不好的结果。” 吴敬琏说。
吴敬琏说,中国靠投入资源的办法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就注定了会破坏中国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在1995年就正式提出要转变这种发展模式,但是到2005年并没有解决。除了政府层面的体制障碍外,必须要有全民参与,但这在中国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