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题图当代水墨《智能手机》,作者新浪微博:@秃头倔人】

作者:宋志标

看见仟言万语(mediawords)刊发了作者robbin的文章《新浪微博是怎样做死的?》,认为新浪微博自乱阵脚,丧失了产品有序开发,最终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变为任凭阿里蹂躏下的营销平台。此外,文章还给出了一些药方。我个人希望这些药方永远不会被用到。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大概是新浪“作死”而不是“已死”,这个讲话不知道是不是给新浪面子,毕竟新浪微博是作者老东家。尽管人们对一种技术的“死亡”各有认定,但既然新浪微博已经沦为阿里淘宝的橱窗,恶意营销占据个人微博主页,非要说它活着,一定是赖活。

新浪微博之所以沦落到现在田地,个人觉得技术开发上的误判及经营上的颟顸愚蠢,可能都不是关键原因。新浪的衰落是网络维稳的结果,微博要是死掉,一定是死于维稳。安替曾言:维稳的微博,革命的推特。这个判断大致是从安替的观点再多说几句。

新浪微博问世的初期,凭借政治影响力获得牌照,而为这个牌照付出巨大代价的其实是饭否。饭否一定被当做中国版的推特,甚至于,这种类似会被当做潜在的危险,用以佐证给新浪微博牌照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新浪微博其实带着原罪,尽管绝大多数用户不以为然。

新浪微博诞生之初,其经营策略非常明显,就是明星化+名人化,趁着人们从饭否向微博的迁移,顺势推销其大V战略。它的全部经营都是围绕这个来。也就是说,新浪一开始就是势利的,它以将传播学中的二级传播理论硬生生变成了一个等级制的发言平台。

在社交媒体被与“微博”、实际上是与“新浪微博”捆绑的情况下,这个大V战略发挥了舆论制造的能量,其冲击力引发了管理部门的严重关注。单一的大V战略有利于造势,也方便控制,而在管理压力下,新浪微博早早放弃了争取,服膺于控制术。

一种依附在新浪微博上的维稳模式完全沿着其大V策略进入平台。新浪微博在大力发展政务微博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它们会带来的僵化效应,而是抱着巩固平台的盲目思维营造之。政务微博被当做新浪微博的发展成果,殊不知它们恰恰埋下了僵死的种子。

随着政务微博以政府工程式的推广规模进入新浪微博,新浪开始了另一个驱赶的动作,就是将那些公共发言者要么赶走,要么禁锢其发言,同时任凭各路水军发动舆论清洗平台。新浪微博在一开始就在价值取向上弄反了,并且对管理者采取了致命的顺服立场。

新浪微博采取了维稳的管理措施,已经将其大V战略推向了末路。这种情况下的新浪微博,已经不再是平台,而成了阵地。这两个性质差别太大了,导致新浪微博在收割商业利益上捉襟见肘。

新浪微博的如意算盘是,在一个彻底去政治化的技术项目上收割它的商业盈余。却不知一个水至清无鱼的道理,已经被它的去政治化策略证实了。新浪微博在致力于维稳的同时,取消了它的商业土壤。最终,它在向一个不具备商业价值的非平台类项目榨取利润,这个不会成功。

当然,新浪微博发生得这一切致命错误,发生在社交媒体管理体制变迁之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态受到了保守管理思维的拖累。微信幸运的是落后了几步,也就很幸运地落入了管理机制的缝隙当中。至于这种缝隙有多大,其紧缩的限度有新浪微博可作为参照。

对于新浪微博的衰败,许多基于政务微博这个研究角度的帮闲研究者是有“功劳的”。它们发明的所谓量化指标系统,支持了政务微博对新浪平台的侵蚀,将前者对后者的密植作为新浪的意义所在。在新浪微博作死这件事上,其内部作为恐怕只能承担部分责任。

新浪微博死而不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维稳思维的彷徨,导致某些对社交用户来说很难得的误判与犹疑。这种时间上所换取的一点点空间,很侥幸地移植到了微信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新浪微博在用它的僵死为微信争取到了机会,尽管这个机会难以预测。

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 23:39
旧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