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股災,使中國公眾的危機感陡增。如果因此引發金融乃至全面經濟危機,以中國當前局面之脆弱,完全可能有更大危險。重大危局之下,當局是否會利用戰爭轉移和轉嫁危機,引人關注。
當然,按正統理論,這樣的舉動往往是法西斯獨裁專制政權所為,怎麼能類推到偉大的祖國。不過還真不怪憂慮者們認不清社會主義制度以捍衞世界和平為己任的本質,就在這次股災中出現的大量歸罪於美帝國主義陰謀做空中國,阻擊中國發展的言論,官方色彩可一點不輕,號召公眾站在保國運的高度入市為國護盤,也儼然已是一場對外金融戰。
循此邏輯,最終金融戰失敗,中國經濟亡於帝國主義陰謀暗算,中華民族難道就坐以待斃?以經濟手段制造中國崩潰,難道不是政治?作為政治的延續,戰爭難道就是說說而已?
實際上,中國並不乏清醒者,他們正全力揭露這種陰謀論。然而,能做出這樣的栽贓,顯然已不打算遵循正常的邏輯。無邏輯、卻還有強大武力的力量對外孤注一擲並非不可能。因而我們也需要密切關注任何跡像。
最近的跡像,當屬股災爆發不久的7月3日,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政委鄭衞平在《人民日報》發表《深刻汲取抗戰勝利歷史經驗,把軍事鬥爭準備抓得更加扎實有效》一文。其中,中國「家門口生亂生戰可能性增大」一語立刻引發聯想。
還好,應當看到,這半句話的前提是「當前,我國周邊領土主權爭端、大國地緣競爭、民族宗教矛盾凸顯,周邊熱點問題升溫」,還是描述的宏觀背景和客觀形勢而非具體戰爭陰雲。
事實上,即使宏觀背景如此,中國周邊最近的形勢也暫時沒有衝突的可能。台、日均無刺激性情勢;南海緊張繫中國積極改變現狀引發,在美國施壓下已暫時收斂;菲律賓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起的「九段線」訴訟結果也不至引發衝突;已進入阿富汗的IS勢力也還未直接在新疆生事。
當然,這篇文章除了大段的八股,也依稀可見其它信號。
比如,從江時代的「軍事鬥爭準備」到當前「時刻準備打仗」的提法,已是中共自90年代以來保持戰爭選項,對外尋求威懾,以及突出軍隊地位的慣用詞彙,並不等於真正的戰爭意圖;
「認清國家安全形勢」、「富國與強軍相統一」和「中國夢蘊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等提法倒是習時代的新詞,也的確體現當朝對形勢的危機感、對軍隊的高度倚重,以及高度強調軍事力量支撐民族主義(「找回民族自尊自信」、「建設強國軍隊、一流軍隊」),以民族主義支撐政權的意識,還能觀察到中共已將軍力建設上升到與經濟建設幾乎同等的地位;
文中還有「必須認清國際競爭『叢林法則』」一語。「叢林法則」本是中國外交界對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弱肉強食的批判,但被中共關鍵戰略方向高級將領正面使用,很可能暗示著中共在內部並不看好和平的制度競賽,而是認定中國和發展將與現行世界秩序對撞,必須準備以武力一搏。
這些,當然都是潛在的戰爭風險。
不過,此文儘管強調「習主席圍繞創新和發展軍事戰略指導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在具體的戰爭準備上仍然只有諸如「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抓好實戰化軍事訓練」、以「革命理想」、「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和「生死觀教育」塑造「戰鬥意志和作風」,以及「陷敵於(『人民』二字竟然被漏掉)汪洋大海之中的人民戰爭」等陳舊的概念和方法。
而「我國當前進入從陸權國家向陸權海權兼備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一語則莫名其妙。中國強調海權已多有時日,2014年底習就提出了「海上強國」的目標,只是經過一番挑戰美國的試探,到近來的「一路一帶」戰略已明顯迴避了向東部戰略方向突破的難題,轉而向內陸尋找機會,此時南京軍區提一提「陸權海權兼備」無非也只是在理論上冒進、回縮、再修正而已。
最後,文中「積極營造有利戰略態勢」、「把預防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統一起來」的措辭,才真正暗示,當前中共並不大可能主動挑起與以美國為首的一系列主要對手衝突。
只是,這到底意味著經濟危機迎刃而解,還是更大的危機全面爆發?國內多年積累的民族主義仇外情緒已成政權幾乎唯一的支柱,如果這種狂熱遭遇軍事挑戰的失敗,會不會像義和團一般轟然崩塌並累及大局,實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