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碰到什么好事坏事,就要求人人表态、人人过关这种风气,是自古以来就有了。所以,当我看到天津爆炸事件出来后,马云的微博下面围满了逼捐的网友;阅兵大典时,晒娃或者沉默的明星的微博上,挤满了高达数万的谩骂时,我并不太吃惊。他们都在骂明星:你为什么不感动?为什么不流泪?你滚出中国!
有人总结得好:这已经不是道德绑架了,这是道德强奸。
其实类似的历史,并不陌生。比如说,在西汉末年厉行改革的王莽,就特别擅长运用道德,而且,还用道德最大程度地发动了群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擅长制造喜事,举国欢腾。
其实在西汉那个时代,举国上下的喜事是很难碰到的,皇帝又不能总是结婚生子,太后也不能总过生日,这时候,就需要制造出一些喜事,渲染出一些舆论来烘托了。这个舆论,就是祥瑞。
祥瑞的内涵很丰富。有人送来野雉、犀牛或怪兽,是详瑞;铁树开花,石头发芽,是祥瑞;河里出石头,山上有刻字,还是祥瑞。反正可以随时、随意解释,想怎么掰就怎么掰,反正无法证伪。虽然此前,陈胜也装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刘邦也借斩白蛇来证明自己的天之子的身份,但这一手法的发扬光大,还是在王莽手中。
那时的王莽,已当上了安汉公,女儿则是汉平帝的皇后,权力集于他一人之身了。其中,王莽的一项德政,就是“使使者分行风俗,采颂声”(《汉书》)向全天下宣扬天下太平之道,宣扬朝廷的仁政和福祉,并且收集各地对朝廷的忠诚和赞美,顺便收纳一下凤凰叫、麒麟走的种种祥瑞。
你知道,古代的交通不便利,要宣扬这些政策思想,得有人亲自往全国各地传达中央精神。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是越张扬越好,越多人知道越好,当然也就越劳民伤财就越好啦。
在外人看来,安汉公王莽正处于权力蒸蒸日上的好日子中,但实际上,他正是危机四伏。他先后把两个嫡子杀死了,让至亲的王氏家族子弟吓破了胆;他又杀了敬武长公主和几位王,让刘氏宗族全都恨他入骨;同时,他逼死意见不和的大臣何武鲍宣,让朝臣中再无人敢跟他说真话;还有,杀死著名儒生吴章,更让万千的儒生心寒。他又何尝不知?越是这样,就越是要把他所代表的朝廷的光伟正,传达到四面八方。
分往各地的“采风”小组,很快就陆续回报消息了。到处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有的说这里朝霞中看见了神龙,有的说看见了拖着长羽的凤凰出没,有的说某地忽然发现了许多老灵芝,还有的说井口的铁辘轱开出了铁花……
收集祥瑞的工作是由大司徒司直陈崇负责的。在此起彼伏的喜讯中,举国都在感激朝廷,感激安汉公给他们带来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但在这个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陈崇发现还有人没有汇报祥瑞,他立马慌了。
一个是琅琊郡太守是公孙闳。此时,琅琊郡正发生严重旱灾呢,虽然派去的太仆和使者命令公孙闳必须献上祥瑞,但他并没有工夫去理会,结果,这里使者是空着手回去的。广平国的丞相则是班稚。班稚也没有向朝廷奏报境内有任何祥瑞,甚至对朝廷专使的强烈暗示都置之不理。
御史大夫甄丰知道他们坏了事,分别派人到琅琊郡和广平国,命令当地官吏弹劾了公孙闳和班稚。具体的史料记载阙如,只说了“闳空造不详,稚绝嘉应,嫉害圣政,皆不道”。再结合后文来看,想必是公孙闳直言治内灾害不断,天怒人怨,无力再造祥瑞。而班稚态度没有那么决绝,只说没看到祥瑞。 不道,即“大逆不道”,轻则逼你自裁,重则灭族。这两人之所以会被朝廷的头号实权人物王莽视为诽谤圣朝,罪不容诛,依据是,不歌颂朝廷,对繁华的社会和淳朴的民风视而不见,就是不忠于圣朝,就是肆意攻击圣朝,就是心怀怨谤,就罪该万死。
幸好,班稚有后台。班稚的姐姐班婕妤,是成帝的妃子,多年来一直服待王太后;王太后出面对王莽求情说:“不宣德美,宜与言灾害者异罚。”也就是说,没有宣扬我朝的威武,跟说我朝有灾害,不是一回事。王太后又说:“他姐姐服待我这么多年,看我的面子上,别杀她弟弟吧。”
王莽就做了顺水人情,他只把公孙闳逮捕入狱,很快就杀了。班稚呢,自己识趣,挂了相印,辞职去当守陵人,从此为成帝和班婕妤守灵。
以后,祥瑞便像龙卷风来得一样猛烈了。这些对朝廷的歌颂,这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好消息,无不成了王莽的深孚民意的政绩和证据。
当然,这种“不感动不许走”“不流泪杀你全家”的事情,也不独古代才有。前苏联的政治笑话里,领袖讲话,下面的掌声经久不息,一般都长达十五公钟,甚至至半小时。一个例子就是,在苏联大清洗年月里,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全体起立,掌声雷动。虽然斯大林不在场,但谁也不敢停下来;结果有一位本地造纸厂的厂长,在第十一分钟的时候坐了下来,大家也几乎在同一鼓点上停了下来。当天深夜,造纸厂厂长被捕,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这位先生,比班稚还冤,因为他至少也感动了,只不过感动的时长还没有达到要求而已。
所以,现在看到世界上还有个别国家的领导人一出场,周围人都感动、亢奋、失禁,哭成得泪人,我就在想,他们如果不哭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