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记者 李子微 王絮颖
吴登盛,是缅甸首任总统,也是缅甸军政府的“末代总理”。在2015年缅甸大选中,昂山素季率领的民盟赢得选举,这也意味着吴登盛即将卸任总统之位。当民主、自由与法治成为根植在民众内心的烙印,这场选举没有失败者,缅甸的民主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1945年出生于缅甸南部农户家庭的吴登盛在18岁时便进入了号称“缅甸高级将领摇篮”的缅甸军事学院。在当时的缅甸,从军不仅带来家族荣誉,更是一条从政的途径。毕业后的吴登盛头顶少尉军衔,在未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军人统治中,逐步靠近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吴登盛作为丹瑞大将的效忠者,很快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其赏识,并被委以重用。1997年,吴登盛成为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指挥官。该地区有着臭名昭著的完整毒品生态链,同时也因掸邦毒枭、反对派组织及泰方军队几方势力的博弈成为不安定的是非之地。吴登盛就任后,有效遏制了其辖区内毒品产量的增加。
随后,吴登盛在2003年8月出任“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翌年升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2007年陆续被任命为代总理、总理,继而成为丹瑞军人政权的最后一任总理。同一年,丹瑞宣布将解散军政府,选举民选政府,但一切依然在军政府控制下进行。新宪法规定了将施行总统制,25%的议会席位将由军方保留,同时,新修订的竞选法中禁止有犯罪经历和宗教界人士选举,等于剥夺了社会活动家和僧侣的参选机会。缅甸于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之后的2011年2月4日,作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候选人的吴登盛成为缅甸建国后的首任总统。
早在选举前,吴登盛便签署解除昂山素季软禁命令并与之会面,而选举结束后不久,吴登盛批准修改政党注册法,移除了原先“服刑人员不得加入政党”的限制。同时,吴登盛改组内阁,任命新的副总统,撤换大量保守派,起用改革派人士,加强与反对派的沟通。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为昂山素季重新参与政治“铺平道路”。
当选总统后,吴登盛开始在国内推动改革,并对改善人权产生积极影响。早年在军政府统治下的缅甸,贫穷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标签。在吴登盛上台后,他开始着手经济改革与招商引资,意图打破封闭的国门,引入新投资法,推出提高养老金、税收改革以及控制缅元过快升值等措施。同时吴登盛多次敦促国际社会解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在吴登盛政府推动的政治改革中,废除新闻检查制度、推动新闻自由是其重大举措之一。2012年8月,缅甸正式宣布停止新闻预先审查机制,随后的2013年年初,缅甸联邦政府内阁会议决定解散“媒体审查与注册局”。
政府还放松了对纸质媒体的审查。2013年4月1日,在实施近50年的“报禁”之后,缅甸当日开放发行民营日报。共有16个新闻刊物获准每日发行,4份当日开始发行,其中一份报纸印了八万份,未到中午就抢购一空。缅甸的报刊杂志开始报道真正的新闻,大众媒体也从一潭死水中渐渐苏醒。
与此同时,吴登盛多次签署特赦令,释放入狱的政治犯,其中包括众多在1988年仰光游行示威中被关押的民主运动领袖。
在缅甸政府宣布2013年年底“大赦天下”后,释放了几乎所有的政治犯,撤销了正在审理的案件,并释放所有被告。吴登盛也因此分别在2012、13年两度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由军人集团统治向民选政府,从军政总理到文人总统,吴登盛在缅甸民主化发展中扮演了一位过渡式人物。缅甸借由吴登盛逐渐洗刷了极权、专制的国际形象,而昂山素季也用她的涅槃之路证明了民主与自由的珍贵。经历二十余年的非暴力斗争和五年的政治和解进程,缅甸走上了一条趋于成熟的政治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