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的励志故事妇孺皆知,写进了史书,写进了小说,写进了教材。能流行千古,主要因为它经典地折射了旧时中国的政治伦理。
这种政治伦理,当下颇遭诟病。我却愿意抱以同情的理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名言用到这个问题上,窃以为再适合不过。以昨日之是否定今日之是固然无稽,但以今日之是否定昨日之是,也是扯淡。
昨日有昨日的道理,今日有今日的道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自然有不同的政治伦理。强调忠君爱国的岳飞故事,今天仍有其审美价值,岳飞本人今天仍是民族英雄,但如果今天仍以忠君爱国来要求全体国民,那可真是不知今夕何夕的九斤老太。
央视孝顺说沦为笑柄,原因即在於此。春节期间,中国中央电视臺新闻联播节目借受访者之口教训全国人民说:孝顺首先是孝顺国家,孝顺国家才是最大的孝道。且不论央视有没有资格这麽教训全国人民,退一万步,就算认可其道德家的资格,其逻辑之怪诞也令人忍俊不禁。须知,旧时纵然家国相通,家仍不等於国,家仍先于国,亲情仍高於政治。李密《陈情表》即为典型。
西元263年,蜀汉灭,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回家供养祖母。过了两年,晋武帝司马炎要李密赴朝任官,做太子洗马。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机会一定窃喜不已,唯恐不及,李密却视为畏途,而以一纸《陈情表》婉拒。理由即是其报效朝廷时间长,侍奉祖母时间短,所以要先尽孝祖母,後尽忠朝廷。本来君命难违,但当李密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为辞,纵然君命也不得不让步,晋武帝终於收回成命。可见「百善孝为先」旧时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先於江湖之善,更先於庙堂之善,而为一切道德之基。只是从宋明起,这一状况才有改变,忠君先於孝亲。但这不过是绝对君主专制和国家存亡之秋的特殊现象,相形而言,李密《陈情表》所代表的忠孝观才是更悠久的传统,也才是旧时中国的常态逻辑,更人性因而更具稳定意义。
央视孝顺说之所以可笑,即在於有违真正的传统。不仅以所谓「孝顺」来规範国民与国家的关係,甚而以所谓孝顺国家为最先、最大,等於国淩於「家」之上,政治淩於亲情之上。跟﹂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文革老调,同出一辙。根本就是对人性的辱没,对人伦的践踏。这一切因国学之名,但显然不属於真正的国学。
说穿了,此所谓「国家」,无非「权力」的代名词而已;此所谓「孝顺国家」,无非「孝顺权力」的代名词而已,这是露骨的权力崇拜,露骨的奴隶主义。如果非用「孝顺」这个词不可,依据「以人为本」的现代伦理,那也只能要求权力孝顺权利、权力孝顺国民。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国民孝顺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反动,是政治上的乱伦,註定了没有前途。
*作者为中国公共知识份子,前《南方周末》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