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折叠》这篇科幻小说很火,里面描述了一个顶层、中层、底层互相折叠,永不相见的世界,顶层的五百万人,能享受24小时阳光灿烂的高尚生 活,中层的两千五百万人,过着繁忙但还算丰裕的工薪生活,而占绝大多数的五千万底层,只能在暗无天日的深夜几小时里,从事着垃圾回收的工作,永远见不到阳 光升起。
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了我拍过的,此生感觉最难受的一个摄影专题。
你绝对不会想到,繁华的大都市边缘,垃圾场里的孩子只能这样生存,只能过这样的童年。
我从未想过,在繁荣发达的珠三角腹地,豪华的高楼别墅、密如林布的厂房之间,竟然会有这样的地方。
一个露天的偌大的无人管理的垃圾场,旁边还居住着数十家以这个垃圾场为生的人们。
在弥漫着强烈的臭气的垃圾场里,每当有环卫车运来一车垃圾,这些人就会一拥而上,拼命翻寻垃圾里还可以回收的物品,还没完全腐坏的食物直接捡起塞到嘴里,深深的垃圾堆里产生的沼气日夜燃烧,冒出滚滚浓烟,还偶尔会因此发生爆炸。
这些人的孩子,穿着垃圾堆里捡来的衣服,玩着垃圾堆里捡来的玩具,吃着垃圾堆里捡来的食物,不上学,每日在污水横流的垃圾场里玩耍,我还看到有一个孩子穿着的鞋子,左右是各不相同的。
在垃圾场里长大的孩子,穿着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衣服,吃着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食物,玩着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玩具,他们早已习惯
每当垃圾车卸下一车,拾荒者就蜂拥而上,抢夺纷争。在恶臭难忍的环境里,孩子们在这里长大,如野草一般
孩子们在垃圾堆成的小山上,攀爬穿梭玩耍,恍似乐园
垃圾堆里捡起的残存饮料,往往就是捡起就喝,他们已经很适应这种生活了
尚能使用的毛毯,绝对不能浪费
孩子们不能选择他们出生长大的所在,只要尚有衣食,无忧无虑的快乐天性永在
不知这里长大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将来,是否能上学,是否还会继承父母辈的事业?
父母们都拾荒去了,无人看管的孩子们互相照顾
顽强的孩子,顽强的生活着,眼神似乎也顽强的迷茫
在垃圾堆里,寻得有趣的玩具,男孩开心地奔跑起来了
他们住在垃圾场旁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无水无电,每天晚饭时候,是垃圾场恶臭最严重的时候
窝棚所有的建材和家具,都是就地取材捡来的,井也是临时打的
垃圾场任何时候都在燃烧,灰尘笼罩了周围的区域,难见阳光
垃圾场里长大的孩子,分外沧桑
他们的快乐,让我能忍受恶臭,坚持拍摄下去,虽然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
希望他们长大后,有不一样的人生,能离开垃圾场而生存,生活得更好一些
或许,这仅仅只是希望
拍摄后记:
这组照片拍摄的时间,并不久远,就是最近
这组照片拍摄的地点,并不偏僻,就在我们目力所不能及之处
作者简介:
小林(林帝浣)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教师,人文旅游摄影师,专栏作家,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报》2012摄影影响力年度人物,蚂蜂窝旅行网 2013年度旅行摄影家,2015南方都市报年度人文社科类好书榜得主。代表作:《等一朵花开》《时光映画》《我想给你拍张照》《遇见新疆》《中国最值得 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广州经典游》等。
微信:inkcn020,微博:@小林-数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