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玉渊潭主 (天涯论坛)
2010年10月25日—30日
1.
咱家住在玉渊潭公园周边,这里是北京市区数目有限的几个具有开阔水域的公园。公园西面和南面还有大片的世纪坛绿地,相当于6个足球场那么大。环境相当之好,附近居民都很喜欢在这里居住、生活。按照规划,这里将会是北京最大的绿地,承担城市绿肺的功能,并可在紧急时,成为避难场所。
可是,自从2004年起,绿地渐渐的被违法房地产项目占据了。无论居民们怎么签名抗*议、与各方周旋、摆事实讲道理,也没能阻止三座高楼以赶超人民大会堂建设的速度,“嗖嗖嗖”拔地而起。由于高楼紧贴玉渊潭公园,在公园里面就可以看到成片的伟岸高楼,挡住了天空,破坏了景观。有传言说,房地产项目能顺利实施,是由于区政府为了弥补资金不足,而将土地高价出让。
可是这还不算完。2008年起,原本在公园里边的某基金会又把主意打到了这片绿地上。在挨着高档楼盘的空地上,再度大兴土木。可是,基金会的资金可能是不如房地产开发商充足,楼房迟迟没有建起来。直至最近几个月,这个没有任何公示的工程才正式开始,日夜施工,砍树无数。我们这些居民再度抗%议,再次被相关部门打发了回去。
至此,我们已经意识到,所做的一切只是螳臂当车。北京城的建设像巨大的车轮,碾过几乎所有居住在这里的人。唯今只有用自己的图片和文字,来哀悼这片绿地的死亡。希望将来,人们发现玉渊潭公园被围成“水盆”的时候,有人能再度想起这个帖子。
2.
我会先放出之前收集的种种资料,然后再实时放送这块绿地的变迁过程。
3.
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北京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划既出就是法规,就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北京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变,同时要自觉接受监督。
此后,在北京规划展览馆举办的展览中,我们高兴的看到,世纪坛到西三环这片区域是一片绿地(见下图),报纸上也说“城八区计划建设大绿地12处”,包括“海淀区中华世纪坛城市大绿地”这十二处绿地“起到了防止扬尘、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成为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没规划前,这里是一个城中村。我们以为,经过规划,这片城中村将会逐渐迁移,建成绿地。
没想到,2005年3月,未来的“世纪坛绿地”开始动工,但却建起了“缘溪堂”这个楼盘。
下图为正在建设的缘溪堂工地。
第一张图片中,蓝色围墙上方的部分,就是被围起来用作“缘溪堂”建设的土地。
在第二张图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城中村的一排排民房,占据着蓝围墙外的土地。
第二张图,补发
城中村的一排排民房
5.
2007年,缘溪堂三座高楼建成(见图片)。公共绿地的梦,破了。
关于“缘溪堂”的高贵典雅品味,下回分解。
实景拍摄“缘溪堂”完工后
“缘溪堂”模拟图,可以看出它与绿地、公园的位置关系
6.
接上回,缘溪堂即已建成,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在京城楼盘中可谓是“贵气难挡的顶级私人住宅”。
“缘溪堂”每层有5家住户,3栋楼加起来总户数为300户,户型面积最低400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是500平方米。从建好后的2万元一平米,到现在的7万多一平米,也就是说每套房都在4千万左右。
引用一下开发商和广告里的话“2.2米*2.2米的观景窗以及落地玻璃幕墙可远可静观三环线城市繁华,遥望西山怡然景致;近可俯瞰玉渊潭静湖翠树,60余公顷湖水与75万平米绿化尽收眼底;内可闲庭信步,体味经典西式园林水榭。”
“缘溪堂”销售部的杨总曾在网上介绍:“缘溪堂”天然拥有玉渊潭60余公顷水面、上万株绿树的园林绿地,这一最大城内绿地是北京市城市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规划。 “缘溪堂”独守着千年皇家园林玉渊潭,处在龙脉的源头位置。政府特别限制这一区域的土地审批,这也成就了“缘溪堂”成为这里唯一的私宅。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缘溪堂”的重要卖点,在于它把玉渊潭公园和世纪坛绿地,当成了自家豪宅的“后花园”。
贴上一张缘溪堂自己的宣传照片,展示下它的“豪华典雅”
中式精装修的内部,像不像宾馆大堂?
西式精装修内景,落地观景窗
7.
想必大家对于“缘溪堂”的性质有所了解啦。在之前提到了世纪坛到西三环路这一带,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10》,是一片大的公共绿地,规划馆的沙盘也证实了这一点。可是,这片楼是怎样获得特批的呢?
在“缘溪堂”楼盘建设的同时,我们再次来到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此时,沙盘模型却出现了变化(见图)。原来(2005年)玉渊潭南路以北“种草”的地方,如今(2007年)是一片空白,“开了天窗”。
2007年规划模型的全景图
世纪坛绿地模型的特写图,让人费解的一片空白
8.
在2005年9月份,居民们联合咨询了北京市规划委土地规划处。有两位处长介绍说,现在这一块正在建设住宅的地方,在规划中原来确为绿地。由于要迁走原有的住户,方可改造为绿地,必须付给他们拆迁费。北京市政府拿不出这笔资金,于是拿出其中约20%的土地,允许开发商建三栋住宅楼,由开发商付拆迁费。
特批原来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绿地!城中村能够迁走,多亏了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来盖楼,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政府安置拆迁的居民。
奇怪的是,一个多月后(2005年10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给我们的书面答复[规海访复字(2005)155号](附件二)中却说:2004年“此地块在北京市编制的城市规划当中,已确定为建设用地”。
说法如此反复,之前媒体宣传的“绿肺”就这么不见了。“规划”变成了“鬼话”。我们还能相信北京的规划和北京市规划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