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当期《21世纪经济报道》,为连载式专栏“后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 之二十八。报载标题为《别冲动,电子阅读器》。

上周接受一个《中欧商业评论》的记者关于所谓“版权经济”的采访,我还是那个观点,版权组织就是现代教会。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电子阅读器公司,大量囤积版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设置竞争壁垒,把小玩家赶出去。能够囤积版权的主要手段就是看谁钱多,于是这种竞争变得很没什么看点:谁钱多谁就胜出。

我一点都不讳言对这种低级竞争的鄙夷。就这篇文章在和21世纪的编辑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市场上并非热点但其实很有实力的电子阅读器,那就是方正。这家在国内大众媒体排版系统上浸淫很深的公司,如果动手做电子版报纸和杂志,按照我的观点,将会很有前景。

—————— 全文的分割线 ————————

汉王上市,第一天股价涨幅96%,似乎市场对它预期极高。早年混迹股市的我,早就知道股市就是“搏傻”理论的最现实版本——我20块买了某个股票,我承认我很傻,但我赌的就是有比我更傻的会25块接过盘去。故而,一个公司到底发展会如何,看二级市场股价是当不得真的。

汉王上市,总募集资金11.3亿,主要用于五个项目,其中之一所谓“电子纸智能读写终端项目”,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电子阅读器(或叫电子书,不过我更愿意用电子阅读器来指代硬件产品,电子书来指代里面的内容,即文档)。在09年,汉王据说已经投入了超过1个亿在这个项目上,可见汉王对它的殷切期待。国内也有众多厂商闻风而动,其中看上去最宏伟的计划当属盛大的“OPOB”(一人一图书)的战略构想。

是的,在我过去的文章中,我一直对电子阅读器很关注,而且我也对由于它的诞生以及普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持很乐观的态度:全社会读“书”人增多了总是有益的。但是,商业上,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得不说一句,在资本的饥渴躁动下,这个产业还未真正开始,已经有些类似大跃进的狂躁想法了。

在我看来,作为一款首先是个硬件产品的科技玩意儿,首要是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至今电子阅读器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如今要杀入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江湖大佬们所关心的问题——反正EINK已经做得不错,何必自己开发。从市面上能看到的一些电子阅读器,设计上也基本雷同,并无特殊亮点。似乎标榜自己非山寨的电子阅读器制造商们,都纷纷表示,要在版权上加大投入。道理就是一句话:让更多的人有东西可看。

我不得不说一句实话,网上各种免费电子书(文档)随处可得,买一个电子阅读器并不见得是因为实体书太贵,而是用电脑看PDF文档太累罢了。在书本的版权投入上,事实上,各个出版社还是相当保守的。根据《环球企业家》的报道:“在出版社看来,某电子阅读器生产大佬在网上用2元钱的价格销售电子书真实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硬件产品,而不是对这些内容的价值认可”。如是,电子阅读器制造商们就有些尴尬了,消费者不见得领情你廉价售书,握有版权的出版社也不觉得沾到了什么光,这种试图起手就打通产业链的做法,我直接点说一句:有些好高骛远的嫌疑。

国内厂商最喜欢引用的模式就是ipod和itune的结合以售卖更多的音乐,kindle和电子书的结合以售卖更多的书籍。但是,在中国,鲜有人拿着ipod付着美刀来购买音乐,即使在美国,也颇有些出版社对kindle的书籍定价太低而撤出了合作方针。以ipod和kindle之产品强势,通吃产业链尚未成功,国内整个电子书市场都还未培育起来,就风风火火地要一步到位,在我看来,不是什么扎实之举。

即使要从版权下手来树立竞争壁垒,报刊杂志作为内容进入电子阅读器是一个更实际的选项。如果你想获得一本某某周刊,网上是很难找到它的电子版本的。实效性的缘故使得当期电子版本很少有人会去做。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报刊杂志对发行收入的重视远远不及书籍——书基本就是靠卖出来的钱当收入的——很多报刊杂志更看重发行量以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无论是和媒体进行发行收入分成,还是广告收入分成,都是可为的事,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本10元的周刊只卖2-3元,自然更容易接受一些。毕竟,对书籍的保存欲望,远远超过对大众媒体的。

在最近的《2009电子(纸)阅读器测试报告》(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数字出版实验室发布)中,我注意到了一款电子阅读器,这个阅读器的背后是一家原来就做杂志电子版且做了多年的网站。有理由相信,它和诸多大众媒体的关系是通畅的。虽然这个电子阅读器是贴牌生产的,而且据说是唯一一家不使用EINK技术而使用TFT屏的产品,但它在内容上的先发优势,使得我感觉它倒有可能是一匹黑马——如果在技术上再努把力的话。

产业界有些放出来的话的确让人感到了很浓重的浮躁之气。某个大牌公司的一位高层是这样预计这个产业的:如果全国13亿人每13个人就有一台电子阅读器的话,以售价1000元计,就是1000亿的市场规模(还不算包括售卖电子书在内的衍生收入)。这种预计让我想起了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时,做网站的想法是:如果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给我1分钱,那一天进账就是130万啊。

Kindle从来没有公布过它的销售数据,不过有些第三方统计调研认为,08年它大概卖出了50万台,09年所有新品一起上,也就是300万台的出货量。按照均价25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这个市场09年也就是7.5亿人民币的规模。以亚马逊之实力和Kindle之火爆,客观数字,不过如此。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