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韩国示威者参加集会反对美国军方部署萨德系统。摄: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2016年7月8日,美韩正式宣布为因应朝鲜的导弹威胁,将在韩国引进和部署美制高空末段反导系统THAAD,即中文简称的萨德系统。2017年3月7日,该系统首批装备已经空运进入韩国,开始实际部署。

自美韩宣布部署萨德系统始,中国官方持续发表了高调的反对意见,中方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因为该系统的监控和导引雷达作用范围覆盖中国和俄罗斯领土,该系统的打击单元对中俄弹道导弹构成威胁,因此破坏了亚太的战略均衡。非常令人不解的是,这是明显由美方主导的军事部署行动,但无论中国外交部门,还是媒体,及部分狂热的公众,都一致地把反对的矛头指向部署国韩国,针对韩国展开持续的施压活动,乃至近日演化成骚扰韩国在华商家的街头行动。

仔细分析中国的反对论述,其中不能令人信服之处甚多。萨德系统的反导能力固然先进,但对象是中俄这样拥有多种先进战略打击武器的大国,并不能构成实质上的能力抵消,而且,熟悉美国亚太反导布局的人们都知道,性能类似萨德的美制反导系统,早已在日本和台湾地区部署,包括本次被反对者视为最具威胁力的远程警戒雷达。自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在亚太推行反导同盟网络的雄心和措置早已世人皆知,实为阳谋。值得注意的是,当此特朗普政府上任伊始,中国对美政策显示了很大耐心与克制,本次反对萨德的政策,针对韩国而非美国;因此,中国反对萨德的动力不是从萨德的军事与作战效能入手,而是另有政策与政治的考量。

朝鲜为中国近邻,双方不时宣扬两国关系的友好。但令世人皆感尴尬的是,尽管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朝鲜核问题初起时,即宣布了半岛无核化的政策总目标,并为此展开以六方会谈为主要内涵的多边外交行动,但朝鲜多年来一意孤行,完全违背中国意志,加紧追求拥核目标,并展开配套火箭和导弹试验。就在中方反萨德声浪最高的近期,朝鲜连续试射多枚弹道导弹,彻底摧毁了中国反萨德部署政策的事实基础。

这些事态意味着,中国一直以朝鲜核问题作为亚太战略博弈重要筹码,进而树立在东北亚问题上主导地位的意图彻底落空,彻底失去在朝鲜核问题和半岛问题上主导权;因此,简单来说,中方本次反韩不反美的反萨德政策,实际是重夺外交主导权的努力。

中国一直宣称,朝核问题是半岛军事紧张对峙事态的一部分,因而是美国和朝鲜之间的问题,但由于朝鲜核试和导弹试射距离中国比邻地区极为贴近,而其核技术的不成熟与运作安全问题,将直接给中国东北地区带来立即而难以设想的辐射威胁。因此,在事态失控的当下,过去保持强烈保持超然的政策已经带来越来越大的内部舆论压力。因此,以中国历来的经济压力思维,选择与中国有深厚经贸利益关系的韩国作为施压对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如此,萨德才意外地从一个地区军事问题变成了中韩关系问题。韩国是否能接受中方压力,杯葛乃至取消部署萨德,成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威信和影响力的压力测试试题。这才能解释部署开始后,中国的极度威胁言论。

萨德与中国全球战略

 
萨德因朝鲜非法拥核与导弹而来,而中国官方历来表明,在半岛事务中的最高政策目标除无核化之外,最重要的另一点为维持和平。这使得中国陷入同时追求相冲突的双重目标的困境。

朝鲜加紧试射导弹,除作为对实战色彩日渐浓厚的美韩年度演习的回应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意图,是为了使其自称的核能力尽快演化为更可信的战略威慑力,为此,朝鲜必须追求射程更远的洲际弹头投送工具,即更大功率的火箭载具。而其核武发展为射程可以到达北美大陆的洲际战略打击兵器,这是美国绝不能接受的红线。换言之,随着朝鲜导弹科技的不停进展,半岛发生最严重的最后军事摊牌的倒计时正在危险地飞快运行。因此,中国反萨德而不公开反对朝鲜试射导弹,这意味着在局势失控的目前环境下,中国在无核化和半岛危险和平的两个目标之间,无奈地选择了后者。

何以如此?因为纵观历来中国对朝鲜核问题政策,政策思维一直为一种深深的亚太中美对等博弈的所谓大国战略观念所支配。在全球打击的安全环境下,朝鲜失去了作为军事缓冲区的作用,但由于中国近年日益加强的中美战略博弈信念,中国决策者认为,朝鲜核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对美国亚太战略的牵制,因而也意味着中国战略压力的减缓。这一思维,在传统意识形态和历史记忆的增强下,在国内日益复旧的话语氛围中,非常容易获得回应和支持。

中韩建交后,双方经贸与产业合作程度广大,在从菲律宾南海争端到本次反萨德政策中,人们都不难发现中国运用经济利益作为杠杆,以构建外交格局的努力。

特朗普政府实行重商主义的内向政策,中国认为这是在全球经济领域前进,进而扩大全球领导力的机会。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不久前的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坚持自由贸易的宣示,已经显示了含蓄的有关意图,而中国国内,则有学者和媒体则毫不讳言地宣称,中国应接过美国卸责的全球领导;所以,对韩国的萨德施压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即兴之举,而是中国大战略思维中与美国隔空争夺全球领导力的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拥有在华重大经贸利益的韩国尚且不能驯服,则地区和全球的经济,乃至政治领导力有从何谈起?

如此,本来不应成为严重问题的萨德问题,成了势在必得的外交战役。也可以说,对韩施压和地区经济联系成了中国对美博弈的间接路线战略工具。

从中国的决策体制看,外交历来是最高领导人控制的绝对领域。可以断言,冒着彻底影响中韩关系风险的本次反萨德政策和实践,并非职能部门的例行作业,而只能是出自最高决策者权衡和思虑的决定。这也解释了共青团,地方政府,军方和外交部门投入反萨德政策的力度与热情。这些互不统属的体系能协调行动,绝不可能是不约而同,只能是出自执行最高决策的协调安排。

所以,本来萨德回合,在实质上构成了中美最高决策者在军事性地区事务中的第一次过手。美国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加速部署该系统,这表明特朗普继承了奥巴马政府的有关政策遗产,即不将反导问题纳入中美协商与沟通的渠道,并且表现出更傲慢的对华姿态,这势必给未来中美战略对话和军事交流带来心理与姿态上的优势,而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对此的回应,只能是加速建设战略打击兵器的升级换代,并针对性进行有关试射和试验。因此,萨德回合的结果和走向,无疑会给未来几年的中美战略关系蒙上第一块阴影。

中国半岛政策面临更新

 
萨德部署显示了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及整个半岛事务中的真正困境。中国既不能有效影响朝鲜的核武与导弹计划,也不能通过经贸与商业利益杠杆压服韩国,更在全球面前展示了对美国亚太军事主动的毫无办法。

这一困境更形突出的是,由于萨德入韩,半岛军事态势发生了极危险的变化,南北军事对峙从过去的一般对抗,急剧转向以核背景下的导弹战与反导作战为焦点的形式。朝鲜已拥有相当数量的核材料储备,更有多型号具备中程打击能力的导弹武器的储备。历次试射表明,朝鲜有能力对日韩目标进行导弹攻击,而回顾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反导作战实战情况,可以断言,当导弹威胁达到临界临战的状态,反导最有效的战法,必然是复合火力实施的先制精确打击,辅助以特种软硬信息化攻击和特种作战攻击。

在美国近年展示的实战与演练中,人们已经看到美军已完全具备这种能力,而阻止美国在半岛施展这种能力的唯一因素,并不是朝鲜的暧昧威慑能力,而是朝鲜核材料泄漏对周边国家的危险。这种投鼠忌器效应,使对朝鲜的外科手术打击无法获得中俄日韩的支持,但这种阻止,以朝鲜不获得洲际打击能力和不进入最后疯狂为限度。

换言之,中国目前的朝鲜核问题与半岛政策,已经面临不得不改弦更张,另作庙算。中国虽暂时选择引鸩止渴似的,以反萨德为优先的政策,但这只是赢得时间的临时措置。随着半岛导弹威胁与反导作战态势升级,半岛最后时刻逼近,中国势必要重新规划最坏情况下中国的核心利益目标,而这些目标无论怎样权衡,都意味着以朝鲜核问题作为对美外交手段的修正,因为,无论协助美国及其盟友,加大对朝制裁力度,以促进无核化,还是放任事态,直到导弹打响,中国都不得不在半岛问题上展开与美国更真诚的合作。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的准里根风格,以及中国对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困难,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和半岛问题上转采对美更少对抗色彩的政策,都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对朝鲜核问题的政策,将更加和半岛政策融合,中国将不得不严肃地从南方主导半岛统一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未来政策目标,这些目标首要的是:万一半岛发生不测事态,中国不会因朝鲜核材料或武器泄漏造成损害,不会因难民等问题对相邻地区造成冲击,最后,不论未来统一进程的国际博弈如何展开,中国能确保在有关议程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要确保这些目标,则意味着目前以南北分裂长期化为前提制定的朝鲜核问题与半岛政策必须转向。如不做这样的转向,那就意味着在日新月异的半岛最后时刻,中国很可能成为最热心,却利益无人照管的局外人。这当然是任何中国领导者都不会乐于见到的局面,也是美韩及其盟友不愿面对的最大不确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萨德危机的中国国内喧嚣,对前途并无重大影响,也许是中国此前政策失败的一种感情宣泄,而宣泄之后,中国终将面对新的现实:中国既无力在美国全球反导战略环境下重启美苏冷战,朝鲜也非昔日苏联领导下的华约国家,韩国更非导弹危机时代的古巴可比拟,因此,重塑中美关系,重新规划自身在后六方会谈时代的朝鲜核问题与半岛问题上的席位,这是目前危机下一步中国唯一可预期的选择,无论此种政策转向与中国此前的政策宣示有多大不同。

而从历史上看,当中国对美政策出现转向,则中韩关系也自会迅速消除本次萨德问题带来的不快。至于目前中国政策话语环境下对美政策变化连带的内政方面的影响,牵涉到中国目前大战略理念下内外政策的关系问题,那就是一言难尽的另一个话题了,但熟悉1970年代中美和解时情形的人,并非不能设想。

(赵楚,军事战略问题学者,原《国际展望》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