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作者微信原文已被和谐(公号ID: Ag47-Silver)。
《金融时报》3月13日发布的文章《中国限制销售外国儿童读物》一出来,阿姨的情绪经历了典型的失恋四阶段的前三个阶段:震惊、否认、无奈。
我是震惊的。要说在教育的内外抉择上,21世纪的中国有什么大的特点,莫过于整个公务员父母团体对子女教育的精英化选择——能出去的出去,不能出去的读国际双语学校。
这背后的认可,闭着眼睛理解也是:意识到西方教育的先进性。然而,监管部门却对本国广大的童书市场消费者们采取了一种让人不可理解的动作:“限制”,要求出版公司限制外国作家所著儿童读物在中国的销售数量。
一开始我是否认的,毕竟没看到规定的明文哦。
“这个消息靠谱吗?”忍不住向出版业界的朋友打听,现实却告诉我这是真的。出版业界的朋友说,“都不是新闻了”。监管部门口头通知,2017年将限制引进外国童书和绘本。
有的引进童书书号迟迟下不来。更有朋友说,现在出版社要进口图书,需遵循一个1:1.6(出口:进口)的配额比。
朋友说,不排除目的是自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让孩子们看国学(依稀有风向)。已经有创作者用漫画的形式来创作红色故事。
阿姨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赶紧上淘宝找相熟的经营境外图书的书店“书虫之家”求购,这些年来,懒得动的时候阿姨都找书虫之家买香港出版的各类书籍。结果,看到这个公告,忍不住潸然。
确实,淘宝上周五表态,将禁止不具备出版物经营资质的卖家在其平台上销售任何境外出版物。
运营的人、相关行业里的人,真的是比普通市民敏感多了。
好的童书,是你我幼时的欢乐之源
好的童书,是你我幼时的欢乐之源。毫不夸张地说,一本好的书,带给孩子成长期阅读的愉悦同时,在稚嫩心田里种下的想象力与勇气,其价值是难以衡量的。
在阿姨的童年、少女时期,多亏了《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史努比、丰子恺、《阿凡提》、小叮当、一千零一夜……才没被寂寞吞噬,才没长成面目可憎的人。
阿姨算看漫画少的,略成熟一点的漫画基本没怎么看。大学里同宿舍女友看《天是红河岸》、《苍之封印》(少女漫画),接过来扫几眼,惊艳那些人物的画法,很是捉摸了几天漫画线条。
黄蓉为什么比小龙女可爱?一定是她小时受黄老邪启蒙读了很多书,说不定包括了许多食谱。反正,她的启蒙读物肯定不是忠君爱国。
扯回来。。。
从情感表达角度,西方的童书绘本确实较为“诚实”。好无聊先生有两本山姆?麦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的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一本中文常规版,一本英文立体版。读完这本书,他不吝啬地对走不开小姐示爱,每日如此。哪一天睡前没亲亲没拥抱,人生就感觉不完整。我也超级爱这本书。
金融时报说,这本绘本,出版20年来,全球销售了2800万本。
感情上的亲近,在于表达的适龄化。《大卫不可以》、《家有恐龙》系列,根据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爱睡觉、不好好吃饭等生活细节创作,童趣盎然、有趣好玩,真的比死记硬背枯燥乏味过时的《弟子规》更能给孩子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比原创的绘本《歪歪兔》系列强得多。
我连童话片都宁可好无聊先生看Peppa pig、托马斯、巴布工程师、海底小纵队,也不让他看《熊出没》这种装疯卖傻的类型。
原创作品和引进作品之间,应该是兼容并蓄的。
好无聊先生读《声律启蒙》、《拉鲁斯小百科》、科普《揭秘系列》,也会看彼得兔系列、贝贝熊系列、庞帝系列,当然,未来也会给他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
原创作品和引进作品之间,应该是兼容并蓄的。如果说非要有竞争的话,那么就是谁卖得更多的竞争。
童书市场非常庞大。
当当2016年图书销售码洋近140亿,童书销售码洋37亿,占比26.5%,同比稳步增长35%。
2016年底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中,媒体发现,中国581家出版社,有520多家在出版童书或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生读物。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年出版童书4万多种,总量世界第一;拥有3.67亿未成年人的巨大的童书市场,年总印数达6亿多册,在销品种20多万种,码洋预估在100亿元至120亿元,同比增长逾10%。
2016年中国图画书引进约2000种,原创约2000种,共计4000多种。全国童书年出版40000种,图画书约占1/10。换言之,原创和引进的比例已经接近1:1,那么不能你卖你的我卖我的,让读者用脚投票提升竞争力?却要限制引进童书的销售数量呢?
在原创孵化上,香港有“丰子恺图画书奖”,台湾有“信谊儿童图画书奖”,上海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图画书奖。国内第一家图画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也已经存在。
以专业少儿社为首的少儿出版机构,纷纷联合已有的一线儿童文学作家成立工作室,如2016年成立的作家工作室有:黄蓓佳工作室(苏少社)、汤汤工作室(浙少社)、 冰波工作室(辽少社)、 沈石溪工作室(浙少社)。
上述公开的信息可见,我们对原创童书的扶持力度已经很大。为什么还那么不自信?
对,限制引进童书的销售数量,确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行为。要么不自信于市场竞争,要么不自信于背后的三观竞争。
有肉糜,谁还喝白粥呀
有的老干部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让中国孩子看中国童书?为什么儿童读物没有中国味儿?
奇了怪了,到底是谁不让中国孩子看中国童书?是引进的童书阻挡销售得太多,而阻挡了中国孩子接触中国童书吗?还是拙劣的缺乏想象力的本土原创童书减少了中国孩子看中国童书的兴趣?
有肉糜,谁还喝白粥呀。
什么叫中国味儿?是不是只有长袍马褂竹马走马灯才是中国味儿?《山海经》有中国味儿,这些神话传说听起来真是让人神驰天外。我小时也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禹杀相柳的故事,可是,这些距离我们孩子的现代生活太远了。
好无聊先生一听我说在神话里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就哈哈哈大笑,“你又骗我了!太阳明明就是一颗恒星!它在银河系,远得不得了,哪里有箭能飞那么远啊!除了火箭!”
现代童书的中国味儿又是什么?哪些父母来告诉我?
为什么问父母,因为给孩子选书都是父母。
父母们就真的非常喜欢书里的道理,而不喜欢书里的想象力。换句话说,父母比孩子要现实要功利得多。而创作童书的作家们,也多数是成年人。他们在中国的环境里,经历着与你我一样的压力,他们笔下的童趣、幻想,有多少是刻意的有多少是天性的?你又是否愿意为孩子选择购买?
我真的曾站在深圳中心书城负一层的儿童图书区一下午,没有选出一本想给好无聊先生读的本土原创童书。很简单,他还没到6岁,6岁以下的儿童读物,图画大部分很粗劣。
本来是真的情有可原。西方已有300多年儿童文学创作历史,中国的儿童文学短短100年。尤其在绘本方面,画面思维和文字思维的转换,是中外绘本的极大差异性。
3-6岁的孩子,对画面的感觉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字。国外绘本的画面感非常强,好无聊先生四岁的时候自己翻完一本小波,可以不用讲解就能理解。我们创作的做法是,先请文字作家写脚本,然后才找人配插画。
这是翻译和注解的区别。
那么,难道不是认真品读国外的优秀童书,多读一些优秀童书,才能提升我们对童书的理解、创作水平吗?
有老干部会说,曹文轩都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了,要都看原创童书。曹文轩的书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看,那么10岁以下的孩子怎么办?那也得各个年龄段的原创童书都精彩得获奖有口皆碑,都能吸引小朋友们啊。
失恋四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接受现状,视之如平常。哎,特别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不写了,申办港澳通行证签注,到香港买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