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的言论,经常被大家拿出来说。
这让很多想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学子和家长,失望寒心。
今天,鱼叔要给大家介绍一系列纪录片,绝对让你更加清醒。
为什么贫穷
Why Poverty
影片标题简单直白,却像一把匕首一样插入人心。
为什么穷?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相信大部分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这部纪录片,是由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推动的非商业计划,探讨了21世纪的贫穷问题。
加上英国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的加持,使得更加具有深度、广度和内涵。
这部纪录片一共八集。
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题目展开创作。
本片在2012年11月开始全球播放,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等在内的70余家电视台都播放过。
估计观众超过 5 亿人。
而中国,在其中也有单独的一集篇幅。
今天鱼叔就具体讲讲,关于中国的第八集——
出路
Education,Education
这一集,具体讲的是中国教育的问题。
导演是陈为军。
之前鱼叔介绍过他的《生门》,讲述中国生孩子的纪录片。
看完让人震惊、让人感动、让人生气、让人叹息。
在这部片子中,导演聚焦中国式教育。
又是一个让人想叹气的话题。
教育,能使你得到什么?
不得不说,在中国,很多家庭把高等教育和高收入画上等号。
片子第一幕,就是高考时候,学校门外焦急等待的父母。
这架势,估计老外们是没见过。
人家只有游行的时候才有这阵仗啊。
字幕做出解释,高考,在中国父母和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高考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成绩好的学生,上国家资助的公办学校。
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要上学费昂贵的民办学校。
这部片子揭示了,民办学校很可能是一个坑。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句很恶心的口号。
本片巧妙地从多个视角,展示了高考之后发生的事情。
同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状态。
第一位主人公,是某民办软件学院负责招生的王老师。
他说,今年的招生形势尤其严峻。
所有学校男职工都派去各个城市做宣讲招生,女职工都留在学校打电话。
不得不说,他演讲的能力,真是很有一套。
读书,是我们当今社最好的出路,
你们认为是还是不是。
至少在现在的中国,肯定是的。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面对这些来听招生会的学生和家长们,他轻车熟路、侃侃而谈。
激情饱满、引经据典。
他说,出来的每个教师都是定了任务的。
初级任务,每场讲座要转换三个学生,交注册费100块。
去年,他讲了50场,最后当场注册的只有11个学生。
在这门生意里面,他看得透彻。
教育产业化实行这么多年,
基本上来说,所有的优势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
农村小孩没有良好的教师团队,进不了重点大学,
只能选择一些对分数没有要求,
但最终会发给你一个大学文凭的地方。
他诚实地说,他为之工作的地方,严格来说,是一个公司,不是一个学校。
这个公司是怎么运作的呢?
内幕简单到吓人。
把学生弄进来,交了钱,再把他弄走,就可以了。
学校从来不会管教得好不好。
各位鱼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所谓的大学,真的会有人去?
当然,有的人为了大学文凭,不得不去。
比如,这个农村的小姑娘,王盼。
她的父母都在砖场工作,母亲的右手还有残疾。
发成绩那天,当她得知自己只考了388分的时候,抱着朋友痛哭。
她绝望地说,我该怎么办啊。
回到家,她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母亲。
母亲强颜欢笑,还安慰自己的女儿说,只是没发挥好,不是你学得不好。
母女俩单独面对镜头的时候,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女儿愧对妈妈,她说妈妈肯定比我更伤心。
妈妈说,这个成绩她当然难受,但是怕女儿胡思乱想,所以表面上什么都没说。
但是,尽管分数低,还是要上大学。
母亲认为,如果要脑力劳动,没有特别的技术和文凭,不可能找到好工作。
老两口一辈子从事搬砖这种体力劳动,不仅辛苦,还收入微薄。
所以,她一心认为只有让女儿有一张大学文凭,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可是,真的是如此吗?
本片的第三位主人公,就是刚从武汉某学院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万超。
他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表格中的自我鉴定部分,他写下了很多套话:
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对梦想迷茫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敢于为梦想付出实际行动的青年。
这个敢于为梦想付出实际行动的青年,毕业后的这个夏天,过得如何呢?
万超开始找工作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第一站就是人才招聘会。
招聘单位一个又一个,但是比招聘单位还多的,就是密密麻麻的应聘者。
面对人山人海的竞争者,他也没气馁。
一个展位一个展位的走,只要看到合适的岗位,他就立马上前投一份简历,
并且向招聘人员热情地推销自己。
万超晃悠了一圈,能投的岗位都投了。
一位高校招生者(王老师);
一位心怀大学梦的孩子(王盼);
一位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万超);
导演陈为军把三者的故事穿插在了一起。
正当万超还在人才市场转悠的时候,镜头切换到王老师的又一场招生宣讲会。
他正说到,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怎么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他说,我们这个高校已经拥有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
和四万三千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输出平台。
真的假的?
这年头还包分配?
当然是忽悠的了!
私下采访中,他说,一般学校都会把学生强制安排到外地。
引用上面那位良心被狗吃掉的领导说的话,
送到外地有一个好处,
学生经济压力大,来回车费贵,
即使你推荐不了工作,
但是他迫于生存,会自己就地解决。
他说,教育,是中国三大暴利行业之首。
招的比较好的一年,有五千人,
每人每年学费12500,那就是五千万啊。
他知道,这对于那些学生来说,压力太大了。
家里卖牛卖羊,甚至有的还卖房子,就为了供孩子念书。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
但是,城市小孩不上当啊。他们资讯多,辨别能力强。
他所工作的地方是软件学院,但是村里的孩子可能平时就不怎么接触电脑,你还让他们学编程,这完全就是在开玩笑。
再者,他演讲中说的那些师资设置、教学环境,全是假的。
图片都是网上搜来的。
在这讲课的老师,也基本上都是来混时间的。
讲台上的人混,讲台下的人也再混,台上台下一起混时间。
他说,这些学生不吃不喝,他们的学费也得四五年才能赚回来。
他自己也觉得可笑,自己一个搞平面设计的,都能被学校逼出来一个村一个村地搞宣讲做销售。
他也问自己,到时候我的学生出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不用仔细想,看看万超就知道了。
他投出去的简历终于有了回音。对方让他去公司面试。
HR问他,你有没有什么短期目标。
他说,在武汉能生存下来。
经历了几场面试,他终于有了一个机会。
考核一个星期,试用期三个月。
试用期工资一个月一千五,他说我能接受。
尽管工资不高,他还是很开心,因为终于有一家公司有意向录用他。
他说自己不怕吃苦,一定会努力提高技能,争取试用期结束留下来。
然而,试用期结束后,他因为excel技能不达标,被公司开除。
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朋友们面前,他还是哭了出来。
为了生存,他已经管朋友借了钱,
因此,没有时间低沉,第二天他就继续去人才中心找工作了。
他笑着说,人生好艰难啊。
这边,小姑娘还是不知道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
她跟妈妈商量,也商量不出什么对策。
这时候,正在到处开宣讲会的王老师,与他们相遇了。
他依旧展示了自己的忽悠能力。
结束之后,他即将离开这个地方。
他自己说,今天这个注册的学生(王盼),还不如不注册,家里这么穷,把这钱给这个破学校,搞鬼啊。
一边说,一边质问自己,我的良心呢。
他一般做完活动立刻就走,尽量避免跟学生和家长做过多接触,
他说,因为接触多了,他自己受不了。
他说,像王盼父母这样的人还很多,越是老实的人,越听你忽悠。
影片最后,母亲把女儿送上了求学的火车,他们最终选择了那家软件学院。
万超去跟两个人合租一个房间,继续找工作。
那家软件学院的老板最后卷钱跑了,王老师去做了IT相关的工作。
最后的字幕中说,私立学校已经在去年的十年之间增长了30倍。
每年都有超过两百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他们被称为蚁族。
这些数据,发展到2017年,早就不止如此了吧。
片中用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一个满口忽悠的学校老师,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局。
很多年以前,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
有没有大学文凭,在很多父母心中意味着孩子的一切。大学文凭跟好的工作画上了等号。
就像片中那样砸锅卖铁供孩子念书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他们不知道,大学文凭不等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也不等于找到好工作。
一张所谓的大学文凭,根本无法承载他们心中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张大学文凭,对于他们整家人来说,重得可怕。
对于满口忽悠的学校老师,他看得更清楚。
他知道每天昧着良心做招生宣讲,可是他也是为了混口饭吃,老板跑了,他自己也要另找工作。
可以说,他是教育暴力行业受益的一份子,虽然只是一小份工资。但是,他看得见整个行业的现状。
家庭越穷,越好忽悠。
只要把学生招进来,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事情了。
至于坑害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多少家庭的梦想,他不敢仔细想,因为良心上过不去。
这份工作,对于他而言,黑得可怕。
对于已经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他已经无力吐槽或埋怨学校的任何问题。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说过学校的不好。
他忙着生存。必须要找一份工作,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
住需要花钱,吃饭需要花钱,一毕业就发现没有一样东西不需要花钱。
不好意思张口管父母要钱,管朋友借一些勉强撑着,希望可以找到能要他的工作。
这份工作,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是一切的一切。
所以说,陈为军的这部片子名字起得好,《出路》。
出路在哪里?
希望通过教育实现“脱贫”目标的学生和家庭,他们有出路吗?
因为没钱,所以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成绩不好,所以没有好学校,不是出去打工就是砸锅卖铁交高学费。
毕业之后,还是找不到工作。
本集的中文名《出路》,英文名《Education,Education》,
所以教育究竟是不是这些人的出路?
他们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第二层意思,
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出路在哪里?
这样的学校倒了一个,又起来了一批。
它们是大环境的产物,一方面更多的学生渴望受到高等教育,即便豁出整个家庭也要供一个孩子得到文凭。
另一方面国家渴望更多的人才,因此高校不断扩招。但是每年新闻中都说是应届毕业生最难找工作的一年。
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出路吗?
片中为了加大冲突,选择了一个贫苦家庭和一个骗子民办学校作为对象,
但是,
即便你不是贫苦家庭的孩子,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即便你不是上的骗子民办学校,而是一所正规的本科大学。
情况会变好吗?
又到毕业季了,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好找吗?
即便找到了工作,成为了钢铁森林中的一颗螺丝钉,父母为你上学这几年交的学费,你几时还的清?
结婚吗?买房吗?
等下,你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啊,那还要问一句,你还有梦想呢?
这是第三层意思,对于当代的中国年轻人,出路在哪里?
实在是太现实了。
再回过头来看,这集《出路》,是作为《为什么贫穷》系列的最后一集,是作为全球的贫穷问题的一个落点和设想。
对整个系列有一个收官的作用,我们的出路,会是“为什么贫穷”的答案吗?
而这个答案,又是什么呢?
当一个社会上的年轻人都不清楚这个答案的时候,那到底是谁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