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近日,浙江大学社会学博导冯钢歧视女性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争议。事件起因是有网民批评了冯2013年发表的认为女生无心从事科研,读研是占了男生名额的言论:

“昨天面试面试推荐的研究生,居然5女1男,性别比例失调,结果前三名还都是女的。根据以往经验,女生读研后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读研期间也少有专心学问的,大多混个文凭准备就业。免推生就这样拿走路了3个名额,正常考试的名额就只剩2个了,真为那些有心走学术之路的考试担心啊。”

四年过去了,冯钢对女性的看法显然并没有改变。他对网上扑面而来的批评言论非常不满,在微博上与网民争辩甚至对骂,并在过程中抛出了“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这样的言论。

冯钢微博截图

随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社会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冯钢就其歧视女性的言论公开道歉,但相关内容在微博频频遭到删除,豆瓣上的声明内容也已被和谐。与此同时,冯钢却在另一头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示他“活十辈子都不可能道歉”,指批评者是“无理取闹”。

@一音倾夏 是联署声明的发起人之一,她的微博已被删除

@一音倾夏:女性因为文化环境/社会压力/家庭劳动负担等等一系列的systemic原因,学术道路更加艰难。这种情况下,负责的社会学家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建立更性别友好平等的学术环境和输送渠道”,而不是“怎么可惜招了全是女生,你们怎么不给男生腾地方。学术圈不是你们的世界。”

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女生读硕士就是比男生更加“混文凭”——基于主观经验,对任何一个新生的学术能力和动机,做出的先入为主的性别判断,既背离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也背离为人师表的基本素养。

@一音倾夏 收到的微博删除通知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Alex_Hogwarts

@Alex_Hogwarts 收到的微博删除通知

相关阅读钱岳:一位“坚持走科研道路”女学者的自白

附联署声明全文谷歌快照):

冯钢老师您好,

我们是一群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女生。您在微博中写到“女生读研后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读研期间也少有专心学问的,大多混个文凭准备就业”,又断言“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如果这不是性别歧视,请问什么才是?

社会学旨在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机制、结构。如果在一个国家,有数据表明女性升学、就业的比率低于男性(就像您一直强调“根据您以往的经验”),女性从事领导岗位的比例远低于男性,您认为这是天然的性别差异还是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压制?如果在一个国家,黑人的犯罪率高于其他族裔,您要归咎于种族的劣根性,还是社会的不平等结构?

女性在任何社会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我们仍然被绑缚在母亲、妻子的角色中。“女生读那么多书干嘛,差不多就行了”,有多少读研、读博的女生没有被质问过这句话。而当我们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却还要面对本学科男性教授的质疑:“怕也不会专心学术,只是混个文凭吧”。而男生,尤其在当下中国,从来不会面临与女性相同的婚育和照顾压力,自然多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学术还是其他。

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我们看到了性别背后的这一切社会不公,难道可以视而不见?我们难道可以放弃去追求一个更加性别平等、性别友善的社会?而当我们在网络抗议发声的时候,您又斥这些声音为“女权癌”,宣称“性别研究”的著作只是垃圾。

不管您私下对女性同仁、女性学生多么友善,但在公共平台上,您的言论实在表现出了太大的恶意,造成了切实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伤害,也完全违背了社会学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因此,我们在此提出强烈抗议,我们要求您的公开道歉。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生 吴心越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硕士生 王笛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系 博士 章玉萍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生 马方荷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 解佳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 博士生 曹竞文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硕士生 列永婵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硕士生 吴芸菲
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 博士生 殷晴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 博士生 瞿艳丹
日本一桥大学言语社会研究科 博士生 王晴
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生 毛若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彭杉
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生 李远达(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博士生 邱济芳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硕士生 李慧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生 张培婧
台湾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 硕士生 孙宇凡(男)
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 博士生 潘博成(男)
巴黎高师-里尔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生 李思宇
巴黎高师-巴黎胡塞尔档案馆 哲学博士生 邵奇慧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中世纪研究 博士生 吕珊珊
清华大学历史系 博士生 贺婧慧
中山大学历史系 硕士生 王瑞

(你可以自行加入名单并转发,我们也欢迎可爱的男孩子,性别友善从来不是男女对立!)

另附:

@一音顷夏:一个占据学术圈有利结构位置、掌握着学术权力和资源的男教授,四年如一日地散布傻缺性别歧视言论,面对质疑言语极尽龌龊下流——不仅没有任何后果,还有话语平台继续被“专访”继续散布傻缺歧视言论。一些年轻的学生,写了一篇短短的文章要求学棍道歉,言辞谨慎克制几乎到了过分礼貌的程度,从微博到豆瓣到微信公众号,被一删再删。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所谓有识之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怒斥学生以“政治正确”的群体暴力迫害教授。这一件事里,折射了千万件事。#政治正确果然过头,我们的社会性别已经很平等了#

@脫力安:有一个社会工作青年博士群里的人无法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