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作者微信原文已被和谐。
1992年11月24日,南方空公司波音737-300型252号飞机从广州起飞前往桂林。早7时52分左右,飞机在桂林地区阳朔县土岭镇白屯桥村撞山失事,机上141人全部遇难。
因有多名外宾在飞机上,此次事故的定义颇费周折,最后一名32岁年轻人的提议获得高层领导认可:空中飞机粉碎性裂解。
这是他的神来之笔,因此得以接近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罗先生,并在30年后位极人臣后反复对来访者们谈及自己这段得意经历。
空难发生时,他刚进入新华社广西分社桂林记者站不久。知道这个消息后,他饭也不吃,带上司机摄影师直奔现场,让新华社成为第一个抵达报道现场的媒体。在媒体不懂如何抢新闻的当时,实是创新之举。
自此创新敢干贯穿其职业生涯:建立新华08试图颠覆金融信息话语权,甫至京城同权威媒体拍桌子“不信治不了你们”到互联网治理的种种。
他的落幕,连同此前保监会项主席的离去,俨然昭示着天朝当今用吏的一道分水岭:实践或许并不一定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众君子依乎中庸,遁世而不见知也。
追究其乖张人品或迥异性趣在今时已毫无意义。在以整齐划一为群像的官场中,只能说他创造了不少先河:无论是操盘乌镇大会;还是从其他部长们手中夺食;抑或是给予网媒报道权,客观来看无一不是创新性的打法。
扎克伯格库克等人的卑躬屈膝被广为嘲笑,但以他当时所在的位置来说,也是全胜。他对中国互联网的定义至今仍然是各大发布会的标准答案:我们始终对各国的互联网公司持欢迎开放的态度,但我们也要求这些互联网企业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更何况,给他带来诟病的雷厉风行的治网手段,放在今天看,似乎都不值一哂。
无意替他唱赞歌,只是感觉这是一个极其悲哀的故事。众多的错误里,其实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圣恩永眷。他急于把这份恩典化为自己的力量,抽烟的时候都是昂着头,做事自然也不顾天恨人怨。殊不知,雨露是君恩,雷霆也是君恩。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想起那年乌镇午夜。雨打石板路,酒过三巡后的微醺。坐在酒店大堂,他身体摊放在沙发里。聊起白天的诸多见面,他突然蹦出一句:今天终于有点万邦来朝的感觉。
附:
相关阅读:中国数字时代︱鲁炜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