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近日,《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打包全年52期杂志的网络特价,被眼尖的网友 @黄小邪在白原 指出,该周刊推广海报中的9位“精英”全部为男性,有意无意地向读者传达了“男性代表权威”的讯息。三联工作人员 @马戎戎 和 @三联璐璐杨对此回应,认为 @黄小邪在白原 是在用女权“碰瓷”,是“文革式的上纲上线”。但正如一名网友指出的那样,推广海报中声称有“52位文化名人”,其中不至于一位女性都没有吧(也可能真的是没有)?

这种在西方司空见惯的讨论在中文网络其实并不常见。在性别差距全球排名已跌出两位数(第100名)的中国,企业招聘和高校招生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只限男性”,大学教授能够公开发表“历史证明学术届不是女性的地盘”的言论,女权人士随时面临被关押和被骚扰的困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大多都只限于社交网站上零星的交流甚至争执。

@黄小邪在白原
朋友圈有两位爱阅读的女权主义者朋友发了这张图片。这算是良心价了。
不过我仔细一看,发现不对劲:封面的九位”才俊“、本领域佼佼者、公众代言人,竟全都是男的。
不是说一定要搞男女比例分配,这张图至少有意无意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讯息:
男性代表权威,才华,才是他们领域最出色的人。
这些领域里有没有出色的女性?我相信答案不是否定的。
难怪有学者朋友都习惯于男性学者在电视里侃侃而谈,见到女学者觉得不自然……
大众媒体对大众潜移默化的洗脑,是很可怕的。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重点列出“明星大咖知识领袖”无一是女性

附:《三联生活周刊》部分订阅推广内容截图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新浪微博:

@窗某人:我相信图一那张封面订制的过程中,编辑们没有歧视女性的主观恶意。但同样的,图一中对于封面的讨论,讨论的就是社会现实。讨论是为了唤起大众对这种现实的反思,也不是对于任何个体的追责。后续编辑的反应就真的很无谓了…确实是没有一点公共视野

@周小来: 在贵刊看来,封面放九位男性作为文化精英代表,这很平常啊,有啥可怼的呢?—— 问题是真要放九位女性呢,则多半(几乎一定)会标注这是一刊女性专辑。男性作为权威出现,天然不用强调性别,女性则总是特殊的,需要标注的,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nagaoto: 另外封面写52位文化名人,总不成52个一个女的都没?那真是越发车祸现场了

@紫膺99999:提醒得好。媒体传递集体价值标准,塑造共同体成员的心灵,其无意识的倾向性对公众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严肃媒体大都以一副有知识的中年男人面目出现,至于跟女性有关的,都归《知音》《女友》啥的管,最高也只能到《读者》了

@倪呀么小乐: 买了会员,但是认可@黄小邪在白原 。封面你们宣传用语是文化名人,读者理解类似于意见领袖,文化精英,选择空间巨大,选择标准也是相对主观的。并不是这位记者所写的新闻采访对象,那是某个具体新闻事件中的相关人物,当然没什么选择空间。这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