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作者微信原文已被和谐。
因为第三个号被封了,今天顺带整理一下之前写的稿子。
惊恐地发现,第三个号建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居然写过17篇文章。
这还不包括前面两个号。
我的天,哪里来那么多闲杂的时间。
上回说过的那个基友张,好奇地问我,你以前文笔那么差,现在写东西虽然也一般看的人倒不少。他问我的时候特别真诚,真诚得我不好意思打他。
我去。文笔很差吗?
好吧确实,对于高中时期作文长期拉后腿、被语文老师当反面教材的人来说,现在进步水准堪称变态。
不过开公众号下来,我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文笔长进,而在于表达欲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说点什么。
一个师兄曾经谆谆教诲说:
写东西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你想说什么话,一定要抓紧时间说出来。
你只有说出来,你才知道你是谁。
师兄是一个福柯迷,经常引申福柯关于权力的思考,认为言说是一种权力。
而北门这个平台,更是如此。
基本的生存状态就是,不管你今天脑海里蹦出多大的灵感,不管你今天看到多好的文章想要分享,一旦你被封掉,那么你就失去一切权力。
我很多想法,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写的,走在路上用手机打出来的。
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四周看似喧嚣,实则死寂。
大一来北大报道的时候是自己过来的,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还拖着一个行李箱。
那天很热,而且北京的天气非常干燥,下了飞机之后难受得很。
来北京前没坐过地铁,又怕错过报道时间,没有多想就打了出租车。在车上差点没被晒死,好在大哥很热情,闲聊了一路,不至于晕车。
大哥说起他的儿子很有感触。
他说对不起他儿子,当时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家里关系不够硬,只能去了个普通高中,结果高考成绩比邻居家的孩子差不少。两个孩子在中考的时候分数考的是一样的。
我本来想宽慰他,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说。
但是他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说到底咱们说的话根本没人听。
从小世界来到大都市,我突然就有了共鸣。
原来说话能不能让人听到,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虽然如此,但是大一的时候还是不太喜欢说话。
费劲。
你一张嘴,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指责你——圣母、民科、玻璃心……
这一次事情不是个很好的例子么?
沈某事情出来之后,突然冒出好几个号变着法子骂:
暴民精神!
不要为了正确而正确!
骂的是敢说话的几名北大同学。
可我想,没有这几个同学递交信息公开申请表,情况会如何呢?
想想晚上的夜空,那么大一片浓墨,要是没有点点星光点缀,那该有多无聊。
同理,在声音本来就很少的时候,别人一开口就把他压死,这空气未免太稀薄。
世界上有某种恒定的真理吗?
我觉得没有。
我只能看到,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人群。
这是北大教会我很重要的一点。
看吧,在北大这座殿堂当中,有李大钊、蔡元培,也有陈公博、张国焘。
北大精神是李大钊的精神,还是陈公博的精神?
哪里来的统一的北大精神?
不同人有不同的北大精神。
看谁的嗓门更响罢了。
有人把北大精神当笑话,网络年代还谈精神,俗不俗气;
有人把北大精神当情怀,偶尔举杯邀明月,酒不醉人人自醉;
有人把北大精神当商品,只要998只要998,全套北大红让你带回家;
有人把北大精神当权力,从小聪明成绩好,说话自带权威光环,看谁都是中二;
……
他们说的都是他们理解的北大精神。
但是,北大精神从来不在口头上,只会隐藏在行动上。
没有什么比通过行动去推动一些具体的建设更重要的了。
虽然发文章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但是被这样的方式想起来,依然会感动。
我们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不是么?
我想这几天,包括李一鸣同学和邓宇昊同学在内,所有热心同学们,正在频繁被喝茶。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是没有任何理由不屑他们的努力。
他们在为校园的美好而努力着。
但请大家关心他们如今的生活。
至于号召大家理性,我想北门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北门,都已经被删三个号了,结果一次比一次淡定。
绝对绝对不是因为“理性”。
而只是单纯地因为——
我们还要坚持下去,
我们永远走在路上。
别低估了北大的学生。
我们没有忘记沈阳事件从未结束:
——约谈同学们何时结束?
——沈阳事件相关的更多信息何时公开?
——反性骚扰机制的征求意见与具体落实何时开始?
五四快到了,北大精神重新回到公众视线。
北门简史里面曾经写过:我们要说话,要坚持说话,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有点骨气的,不是全然只会娱乐和搞笑的。
北大精神,从来只能在行动当中书写。
封了一个号、两个号、三个号,
可是,那又如何?
还是要坚持说话呐!
北大无北门,何必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