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在天津就读高校的同学反馈,由天津市疾控编印的防艾宣传海报铺天盖地的覆盖了覆盖了教学楼、食堂甚至学生寝室的公共卫生间。

然而仔细一看其中内容又不免让人生疑,这到底是防艾宣传还是恐艾宣传?

从国家卫健委从2005到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当中,经男男同性性行为的新发感染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和天津疾控所提及的“每10例当中就有7例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数据背道而驰。异性间性传播依然是艾滋病传播的“主力军”。

而在不久以前的4月14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广东工业大学开展的美好青春校园行活动当中,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主任何浩岚主任为同学们讲解时也强调,目前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次为男男同性性传播。
笔者检索了天津市疾控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1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艾滋病属于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2.94%,从死亡率上来说,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并列),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44%。

相较于39人的死亡让人数却不给出其中多少是因为艾滋病而死,也不公布新发感染总数,如此迷糊的一笔带过,而不详细说明新发艾滋病传播途径,这种做法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

试问:每10例当中就有7例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是何而来?

在中国知网搜搜索“恐吓式宣传”可以搜索到2017年发表的一片名为《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恐吓策略及其危害》的论文,作者在摘要中强调:

在涉及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大众宣传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说服策略被开发利用,而所有策略的核心,无非是改变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在这些策略背后,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隐含的“恐吓策略”普遍存在。在我国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过程中,恐吓策略一度被推到极致。人们在接受宣传教育后,一方面产生了对艾滋病的极大恐惧,另一方面出现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道德化拷问与歧视。恐吓策略对个体、社会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与影响,但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

这一点早在2001年就在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上有所提及:

在宣传上强调艾滋病对健康的严惩危害的同时,如果没有切实的经历可供参考,这种教育和现实就难以对称地在同性恋者心理上留下印象,从而使一部分人产生屏蔽心态.打破这种屏蔽心态,是安全性行为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再问:天津疾控的所做的海报到底是为了预防艾滋病还是加重了艾滋病在高校学生群体里的蔓延?

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提出高校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指出:高校防艾教育开展的最大阻碍,恰恰是某些高校管理者,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

三问:这些张贴海报的高等院校,是否落实了教育部的文件,还是所谓一贴了事?作为中国防艾宣传大使的白岩松也在青春红丝带校园行当中多次强调:目前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感染者总数量虽然还不可怕,但是在青年群体中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人群,令人担忧。伴侣在爱情中要懂得保护对方,安全性行为防护措施可以概括为“安全有一套”。同时,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天津疾控以及天津部分高校的做法不但是令人失望的,甚至是非常明显的“懒惰”,也许在他们看来只要“消灭”了男同性恋群体,就可以消灭艾滋病新发感染。事实终将会证明,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职能部门过分关注甚至“甩锅”给高危群体,只会加剧疫情的蔓延,而受到伤害的将是每个人。

相关阅读:

LGBT

淘宝:彩虹元素有违公序良俗,下架且不支持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