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不久前的“高铁霸坐男”和“高铁霸坐女”事件吗?因强行霸占他人座位的行为,两人最后均被列入失信黑名单,被限乘所有火车坐席。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约20.7万条,涉及失信主体约有17.8万个。
根据目前各地出台的相关实施细则,不止“高铁霸坐”,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妨碍医疗秩序、造谣传谣等,也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
南都记者盘点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22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加强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随着各地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在今后,诚实守信者将享受在教育、就业、创业等政策便利,而严重失信者或将处处受限。
各地力推个人信用档案:公务员、律师等是主要对象
11月18日,据新华社消息,江西省出台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在2019年底前,力争建立覆盖江西省户籍人口及非赣籍外来人口的全省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整合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涉及公民信用信息的数据资源,该数据库将依托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省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归集可供查询或可公开的各类公民个人公共信用信息。
据南都记者了解,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下称《意见》)。
在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方面,《意见》确定将以14类重点职业人群和16个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机制。具体如下:
南都记者查阅已公布《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22个省份文件发现,在国务院《意见》基础上,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的规定。
包括安徽、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在《意见》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四川为例,其重点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的职业多达28类,涉及个体工商户、司法鉴定人、保险经纪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等,重点领域则增加了旅游经营、互联网应用及服务、慈善捐助、体育竞技、征信服务等,共计26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专门提出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建立公务员个人信用档案。如果公务员在履职中出现失信情况,或有社会信用污点记录,将影响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
此外,18岁以上的成年学生也要建立诚信档案,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将记入其中,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的重要考量因素。
中央重点监管逃废债务、电信诈骗等六类失信行为
《意见》还明确了将被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的六种重点监管的失信行为,包括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
对比各地发布的实施方案,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还列举了其它的失信行为。其中,广东列举的失信行为较为详细,涉及公益诈骗、虚假广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等,四川和江苏则分别将假结婚、诈捐、新闻欺诈,以及妨碍医疗秩序、造谣传谣等列入其中。在多个省市的实施方案中,骗取财政资金、行贿受贿、金融欺诈和骗取就业创业和社保基金等,属于重点监管的严重失信行为。
对于这些个人失信行为,有地方提出将进行分类处理和评价。比如,安徽要求在2017年6月制定相关领域个人失信行为认定、等级划分和分类监管制度,2017年汇总形成惩戒措施清单。
信用分用在哪里?出入境、购房、入住宾馆均可能受限制
当个人在一处出现严重失信行为,今后将面临处处受限的境遇。
根据《意见》要求,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此外,《意见》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应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关系,并向个人征信机构提供服务。
《意见》指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公信力,以及拒不履行国防义务等个人严重失信行为,将被依法依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其中拒不履行法院裁定的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出境、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三星级以上宾馆以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
不仅如此,多地的实施方案指出,还会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失信名单。南都记者注意到,自今年6月起,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定期在信用中国网站发布《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此前发生的两起 “高铁霸坐事件”的当事人孙某和周某都曾出现在该“黑名单”中。
高铁霸座的孙某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207,165条,涉及失信主体178,497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32,222家,自然人146,275人。
从各地推出的实施方案看,个人信用评价结果将在更多场景运用。
南都记者注意到,浙江在方案里提出,将依法与有实力、有意愿的社会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开发更多应用场景,并重点在商业贷款、商业保险、理财投资、网上购物、婚恋就业等场景中推广应用个人信用评价结果。
四川则称,依托省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积极探索“市民诚信卡”管理机制,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机构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载入市民卡,打造“市民诚信卡”。推动“市民诚信卡”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教育、科研、医疗卫生、身份识别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其应用功能。
诚实守信者可享受的福利盘点。
随着各地实施方案的落地,可以遇见在未来的诸多生活场景中,个人信用将发挥不小的作用。具有优良信用记录者,在就业、创业、教育等领域可享受便利服务,甚至影响积分落户。
个人信用或在婚恋、就业推广,失信可通过志愿服务修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出现失信行为,这个标签也并非一直摘不掉。
根据《意见》要求,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公开展示的公共信用信息是有期限的,一旦过期则不再展示。不仅如此,对于被标记的失信行为,个人可通过事后主动履约、申请延期、自主解释等方式减少失信损失,通过按时履约、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方式修复信用。如果对个人信息评价结果存在质疑的,也提出异议。
具体到地方的落实方案,南都记者发现,河南发布的规定称,对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的,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对已悔过改正旧有轻微失信行为的未成年人予以适当保护。
河北表示,如果经核实信息有误的,将及时更正或撤销,核实无误的继续执行。并且因错误实施联合惩戒措施损害有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恢复其信誉、消除不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被汇集到政府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后,《意见》要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完善隐私保护机制。
具体而言,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做好数据库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查询使用登记和审查制度,防止信息泄露。
河南特别指出,开展信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健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标准体系,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在加强隐私保护方面,《意见》明确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采集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公司、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规范其个人信息采集、提供和使用行为。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蒋琳 尤一炜
作者:李玲 蒋琳 尤一炜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 | 大数据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