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鱼弟”孟凡森父子俩打人被刑拘的消息传了出来,这让我心头一颤。曾经如流星般划过网络空间的这对网红父子,终于未能摆脱注定的命运,还被踏上了一只脚,今后再难翻身。

但这个消息在无数八卦和狗血的互联网热点面前,迅速消散。没有人再关注一个过气网红的真实命运,这是一种残酷的“注意力经济”。

当初,“杀鱼弟”孟凡森的照片被网友贴到网上,迅速走红。人们关注的是他与年龄明显不匹配的表情,却并没有看到犀利眼神背后的悲哀和无助。

孟凡森父子,是典型的农二代和农三代。他们是千千万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后代的缩影,“融不入的城市,归不去的乡村”是他们的现实生存状态。他们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多年,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也因为习惯了城市生活,而不可能再回到农村。

“杀鱼弟”的父亲,也曾经回过农村老家,但他种的地,基本长不出庄稼。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农二代”生存状态。

他们在城市的边缘,干着最卑微的活计。他们身上看不到什么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户口问题,大多数孩子只能上农民工子弟学校,即使有条件升入初中,也只能回乡就读。再努力的孩子,很难过得了高考这个关。

“杀鱼弟”父子就是如此。他父亲是80后,属于“农二代”,14岁就出来务工,没上过几天学。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儿子身上,但孟凡森也不喜欢读书。话说回来,有哪个小朋友真正喜欢读书?城市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会有家长逼着,“杀鱼弟”的父母,养育了6个孩子,哪有空来管他?他们的想法是,孟凡森可以早一点干活,帮着照顾弟弟妹妹。

这要在城市居民中,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无何,绝大多数城市孩子都会受到很好的教育。就算“农二代”的孩子能够与城市孩子同窗共读,也会因为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或者因为财力不足上不起培训班,而被远远抛在后面。就像一场军备竞赛,城里的孩子是美苏争霸,“农X代”孩子们,只能望洋兴叹。

8年前,在媒体的关注下,“杀鱼弟”进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念了几天书,很快就辍学回家。这条路中断了,他再也没有回过课堂。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很遗憾自己识字不多。

教育没法改变命运,靠家庭的努力呢?遗憾的是,和大多数农民工家庭一样,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并不高,同时,因生活的苦难,父母之间矛盾和争吵是常态,打骂孩子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孩子往往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生活。

2018年7月31日,因家庭琐事争吵,孟凡森喝下三四十毫升的百草枯后病危住院。经多地辗转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这起事件,也让“杀鱼弟”重回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才知道,挨打是他的日常,最狠的一次,眼球差点被摘除。

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在他喝下百草枯之后的日子,鱼档歇业,父母四处求医问药,悉心陪护,从苏州赶到山东齐鲁医院进行急救。“杀鱼弟”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温情。孟凡森说,在医院的日子里,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这话,令人唏嘘。

这一次斗殴,起因很小,是因为别人把车停在了自己家的摊子门前,挡住了卸货。本来好好说就可以解决问题,却演变了父子二人狂殴他人的肢体冲突。

从2014年到2019年,父子俩记录在案的打架斗殴就有6次。娄门派出所副所长李鸣说:“之前的套路都是‘杀鱼弟’上去打人,因为那个时候他年纪还小,还不能依法处理。”

这一次,造成了对方鼻梁骨折、两根肋骨骨折,构成二级轻伤。已经属于刑事案件,父子俩将共同面临刑事指控。今后,杀鱼弟将留下自己的案底。

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农民进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原副部长刘守英认为,农民的城市权利决定转型成败。

然而,在至关重要的教育问题上,情况甚至在倒退。刘守英公布了一组数字:

2011年农二代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比例比农一代低6.58个百分点,而进入打工子弟学校的可能性却是农一代的1.25倍。2012年农一代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可能性是农二代子女的1.33倍,进入打工子弟学校的可能性是农二代的66.07%。

这说明,与上一代农民工子女相比,下一代的农民工子女,越来越不被城市主流教育体系所接纳。子女进不了城市主流的公办教育体系,就意味着整个家庭被城市排斥,无法融入。更重要的,这种被排斥,意味着阶层的固化。

正如“杀鱼弟”父子所展示的那样,他们虽然不是文盲,但文化层次很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通往更高的阶层,甚至随时都有可能向下跌落,一次口角,一次打架,就足以跌落深渊。但受困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他们不大可能看清楚自己的命运,遇事依然迎头就上,很容易掉到坑里。前段时间爆红的网文《徐汇大神》反映的也是这个阶层的真实状态。

事实上,这个阶层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不安定的因素。在著名的“U形锁”事件中,打砸抢的几乎都是年龄大约20岁左右的无业外来青年。而公开资料表明,城市犯罪人员中外来人口占比最低70%,最高甚至90%,犯罪年龄也大多在20岁左右。某地曾经发生过一声呼啸,就引来数百“农二代”相互斗殴的事件。

我们常说,城市化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如果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被长期排除在经济增长红利之外,是不公平也不道德的。城市要扩大内需,除了地铁、机场这样的投资外,还必须真正接纳许许多多像“杀鱼弟”父子一样的“农二代”、“农三代”,并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别让他们绝望,这可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