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参考报获悉,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根据规划,以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据《纲要》规定的时间,相关工作将分解为三阶段完成。其中,在2014年6月底前,应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方案,并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动部署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我们看到,失信现象与违法行为,扰乱的不仅仅是正常的经济秩序。因为缺乏信用,有罔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偷工减料;因为缺乏信用,有毒奶粉、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丑闻;因为缺乏信用,有用虚高的抵押品套取银行资金;因为缺乏信用,有开着宝马吃低保现象;因为缺乏信用,有发布虚假信息发布;因为缺乏信用,有“老赖”、“假摔”、“扶不扶”的诚信危机。诚信缺失,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梗阻和看不见的软肋,其危害不可小觑。
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成后,也就是未来个人身份证号将成为个人信息记录的唯一标识。对此,有人担心在征信层面的信息和隐私被泄露,但目前从事个人征信征集的机构都有特许门槛,一旦其泄露个人信息必将被严厉惩戒。公民个人隐私将依法保护。比如,当下以银行征信系统为主的信用评价机制,公民的信用记录单方面掌握在银行等营利机构手中,若银行方面自身有失信行为,显然没有任何信用惩戒措施。银行在客观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不厚道。若未来信用体系建设,或银行,或政务部门由自己给自己定信用,肯定都是完美的,他们自身的失信该由谁监管?
建立诚信社会,企业讲信用,公民讲信用,而权力部门,实权部门官员更需要信用评价体系。在公权力占主导的社会中,作为企业他们希望了解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执法信用如何,地方政府如何遵守契约。作为公民他们希望知道哪位官员最能“说得到做得到”,真正为民办实事。公权力部门、有权力者的守信,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公民守信,更能推进中国诚信社会建设。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类似的探索实践,验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溢出效应。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准则。信用是最大的社会资本。信用社会的出现,信用意识的建立,信用将会成为让人一生受用的无形资产,受益的将会是我们所有人。
feijh123:一个国家,最大的信用就是,
愿意公开官员财产,愿意实行民主制度,
愿意给予人民主体地位,
并从制度设计上给予人民监督政府的平台和权利,
实现司法的独立性,
让司法成为全体公民的靠山,而不只是权势的走卒,
给予新闻独立的报道权,
让媒体客观独立的评断人和事,
政府无权干预新闻的正当发声。
没有这些制度环境基础而谈信用建设,
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2楼:只要官本位的专制社会制度不改变,
体制制定的任何制度最终都可能沦落为制约甚至制裁百姓的依据。
@playppp 3楼 : 赞一个,说的好
—————————–
4楼: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任何有益的制度建设,必须从政府开始。
自上而下,势如劈竹,
自下而上,逆水行舟!
5楼:在一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国度,任何一个话题,都可能敏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