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报道画面截图
撰文 | 刘虎
身陷“数十篇学术论文造假调查”和“开办88家院士工作站、工作室掘金”风波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李兆申,又面临新的危机。7月28日,笔者获得一份由医疗工作者熊先生提供的实名举报信。
这封6月29日熊先生已向中国工程院、军纪委、海军军医大学等寄送的举报信全文6200余字,除了已在网络上公开的“查证李兆申数十篇论文涉嫌造假”而外,有着更为丰富、也更令人吃惊的内容。
该信举报:李兆申盗用他人研究成果作为申报院士的主要成就,其盗用的成果主要包括中国第一款胶囊内镜和中国第一款磁控胶囊胃镜,属于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此外,李兆申还宣称研发出了“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但“磁控胶囊胃镜”并不是机器人,是进一步的学术造假。
消化内镜“开创性”工作遭颠覆性质疑
中国工程院官网上关于李兆申院士的介绍称,李主要在消化内镜和胰腺病诊治领域开展系统性创新工作,研发两代胶囊内镜,提出内镜体检新理念,建立质控标准和培训体系;建立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微创治疗新模式,创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多项诊疗新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科技领军人才,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0篇,被引用近4000次,研究内容写入55部国际指南。牵头制定我国专业指南或共识24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40项,获发明专利18项,主编专著47部。培养研究生149名,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2名。
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李兆申院士也俨然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先驱”。譬如,新华网在《李兆申院士:‘胶囊’机器人的‘奇幻漂流’》一文中称“他(李兆申)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磁控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遥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党建网在《李兆申:军医的使命》一文中称“‘胶囊’机器人的发明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从事消化内镜和胰腺病研究30多年,他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健康报》在《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领跑者》的报道中称“他从事消化内镜和胰腺病研究37年;他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他创建了急性胰腺炎救治和慢性胰腺炎微创治疗新体系……”
李兆申院士“发明胶囊机器人”报道截图
《健康报》对李兆申院士成就的报道
但自称医务工作者的熊先生的举报信却指出,“实际上,李兆申根本没有研发出胶囊内镜和磁控胶囊胃镜,更不用说他研发出了我国首台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磁控胶囊胃镜,在世界上广泛使用。事实上应该是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金山科技’)的研究成果,李兆申实际上是盗用金山科技研究成果,并用以申报工程院院士,属于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
公开信息显示:关于胶囊内镜产品,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胶囊内镜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Given Image研发的胶囊内镜于2001年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2004年1月18日新华社报道,我国“金山科技”是全球第二家、中国第一家研发出胶囊内镜的企业。该企业于2004年1月成功研发出胶囊内镜,于2005年3月2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上市销售【编号为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220186号】。
“通过调查了解查证,市面上迄今并没有发现所谓李兆申所研发出的胶囊内镜及磁控胶囊胃镜产品,更谈不上广泛销售。”举报信说,“从专利上看,通过查阅专利发现,金山科技于2004年2月开始便申请了专利CN200420033041.2医用无线电内窥胶囊和CN200410021933.5医用无线电胶囊式内窥系统等系列专利,至今专利数已超过800项。反观李兆申方面,并没有发现其在2005年以前申请的专利,也没有发现其相关单位在2005年以前获得胶囊内镜注册的相关信息。”
查阅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仅发现2007年以后李兆申在胶囊内镜的辅助装置等方面有一些零散的专利。比如,李兆申作为发明人由第二军医大学最早于2007年7月31日申请了“一种胶囊内镜食管检查辅助器”发明专利,是用于检查食管的胶囊内镜辅助器,并非胶囊内镜;其本人申请的专利包括“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供气装置”、“用于消化内镜的供气装置”、“消化内镜用注气瓶”、“消化内镜用的气体供应器”等共9项,也与胶囊内镜无关。
关于磁控胶囊胃镜,其核心是胶囊内镜,磁控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的一种辅助手段。举报信称,从产品上看,金山科技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于2010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国内上市销售。2012年,金山科技取得磁控胶囊胃镜的欧洲CE注册认证,并在欧洲实现销售。2012年6月,由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杜凡等专家在权威期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全球第一篇投入临床应用的磁控胶囊胃镜论文《姿态控制系统联合姿态可控智能胶囊内镜应用于胃部检查的初步研究》,主要内容是对金山科技的姿态控制系统联合JS-ME-III型胶囊内镜(OMOM磁控胶囊胃镜)在胃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2012年7月8日由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杜凡、杨铁一,广东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曹辉琼等专家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发表了《磁控胶囊内镜胃部检查55例》多中心研究论文,文中专家通过各种参数、操作方式、病例分析等几个方面的临床数据全面分析了金山OMOM磁控胶囊胃镜的优势特点,这也是全球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最早的文章之一。国内的其它厂家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安翰科技”)的磁控胶囊胃镜在2017年亦取得注册证,其最早的定位胶囊内窥镜于2013年获得注册证,晚于金山科技获得注册证的时间,而且其在递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其磁控胶囊胃镜属于自主研发,没有显示出与李兆申有关联。市面上并没有李兆申所研发出的磁控胶囊胃镜。
从磁控胶囊胃镜的专利上看,金山科技从2004年开始申请了一系列胶囊内镜专利,从2007年开始,又申请了一系列与胶囊内镜匹配的磁控、定位等磁控胶囊胃镜的专利。如“一种具运动定位功能的胶囊内镜系统及其胶囊内镜”、“一种检测系统及一种位置控制装置”、“医用无线电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图像记录仪”等多项专利。李兆申并没有磁控胶囊胃镜相关的专利申请,也无胶囊内镜相关专利。其作为发明人由第二军医大学于2013年7月15日申请的“含便携式定位装置的胶囊内窥镜系统”专利,不属于磁控胶囊胃镜,主要是用于pH值检测。举报信表示,从磁控胶囊胃镜产品和专利角度来说,金山科技同样是国内第一家研发成功的主体。李兆申没有研发出磁控胶囊胃镜,更不用说是研发出全球第一台磁控胶囊胃镜。
“不论是胶囊内镜还是磁控胶囊胃镜,均不是李兆申所研发。”举报信指李兆申公然盗用金山科技的研究成果,套用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申报院士,属于重大的学术造假行为,涉嫌侵权和欺诈。
胶囊内镜工作状态三维示意动画
“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或子虚乌有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李兆申还在多个场合宣称其牵头研发出了“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他多次用“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来表达“磁控胶囊胃镜”:“与大众熟悉的插管胃镜不同,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检查非常舒适,吞一颗胶囊就能进行胃镜检查,且全程无痛、无创、无麻醉,检查结果高度准确,不仅免去了插管的痛苦,一次性使用,也更加安全卫生。”
熊先生的实名举报信认为,这是另一个严重的学术造假问题。“事实上,磁控胶囊胃镜并不是‘机器人’。”
什么是“机器人”?我国主管部门和国家标准对此有着明确的界定。根据工信部对“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必须经过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通过认证,且取得《国家机器人CR认证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643-2013/ISO 8373:2012)中2.6的规定,明确机器人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编程的轴,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可在其环境内运动以执行预期的任务的执行机构。2.2中,明确机器人应有自主能力,即基于当前状态和感知信息,无人为干预地执行预期任务的能力。
除此而外,若是用于医疗目的,“机器人”还需要药监部门的认定。
举报信说,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个“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通过药监部门的注册认定,也从未获得过任何官方对于“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认证和验证。目前市面上的“磁控胶囊胃镜”不具备自主能力,需要人为操作,不是“机器人”。
“李兆申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谎称‘磁控胶囊胃镜’是‘机器人’,明显是为院士申报的虚假成就贴上高端标签,是进一步的学术造假。”
院士沉默,涉假调查已近月未公布结果
此两项举报,对李兆申院士一直以来获得的正面评价堪称是颠覆性的。但李兆申院士对这些或将对自己后半生产生严重影响的举报表示出沉默。7月29日上午,笔者询问李兆申院士对这些实名举报内容的意见。截至本文发布时止,李未作出回应。
李兆申的这种态度,与此前笔者先后两次联络其对涉“数十篇学术论文造假”和“院士工作站大跃进”开办88家院士工作站、工作室,参与商业腐败“掘金”发表看法时,如出一辙。7月18日,笔者发表《中办、国办规定院士设立工作站限1家,有院士超标87家》的文章后,李兆申表面上不出现,私下却让一家北京“合作公司”的人员打来电话“勾兑”,请笔者删除该文章,让笔者随便开条件。笔者不同意,随后李在多处网络平台发起了“侵犯其名誉权”的举报,多处文章链接遭到了删除。
7月1日,多家媒体曝出有关“李兆申院士涉嫌论文剽窃、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后,引发全国关注。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处随即表态:启动调查工作,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此外,海军军医大学也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声明称,该校注意到有关李兆申的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正在组织力量调查核实,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海军军医大学启动对李兆申调查的声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科学道德办公室收到投诉信15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反馈受理情况。
举报者熊先生表示,他迄今为止还没有收到任何机构的调查处理结果。中国工程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等迄今也未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有医学界人士担心海军军医大学袒护李兆申,进行“保护性调查”。“他的关系盘根错节,学生廖专现在又担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公开信息显示,李兆申的确系廖专的导师,两人还多次同时出席学术会议并联合发表论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守则》中第十一条规定,院士要坚决抵制学术上的剽窃、欺诈、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对助手、学生中有违反科学道德行为的,要帮助教育,予以纠正。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承担教育和管理失职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根据调查核实的结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告诫谈话、学部通报、全院通报、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院士称号的处理。《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十二条也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第十三条规定,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候选人提名材料存在候选人基本信息、学历、经历、学术团体兼职等内容有伪造的;候选人工程科技主要成就和贡献、重要科技奖项、发明专利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等有伪造的;单位审核意见、学术团体提名意见或院士提名意见以及评审投票结果等有不实之处的等情况,应当认定为材料存在弄虚作假问题(第五条)。对候选人《提名书》有主要成就和贡献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学术论文、重要科技奖项和发明专利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等情况的,应认定为侵占他人科技成果。
——————————
这里是微信公众号“天下法治”,由数位媒体人与法律人共同撰稿。本公号致力于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独立评论,理性思考。欢迎扫码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