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监管不再是运动式的大整顿,内容平台和社区如何在监管“新常态”下维持高增长?

作者 | 园长

编辑 | 铁林

天津滨海新区一座彻夜通明的大楼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是互联网公司设在天津的审核团队员工,负责审核平台产生的海量内容:直播、图文、小视频……他们彻夜不眠的工作,就是为了保证平台的“内容安全”。

由于地租和人工比一百公里外的北京便宜了一半,快手、微博、趣头条、腾讯视频、橙光游戏等一大批泛内容平台,都把需要大量人力的审核团队放在了天津。除了天津,成都、济南等高校众多的城市也吸纳了不少年轻人,从事着两班、三班倒的审核工作。

对于互联网内容平台而言,这是他们面对监管作出的决策之一:使用人工审核的方式过滤有害信息,规避内容安全风险。这是世界上跟内容和社交相关的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面对的问题,Facebook和谷歌等,也都有数量庞大的审核团队。

但并不是所有平台都有足够的成本搭建专业审核团队。

最近一年,内容产业连续遭遇来自监管的压力,下架、撤档、整改乃至关停屡见不鲜。此前太注重增长速度而多少忽视了内容安全的平台,都需要面对监管的“新常态”。

撤档、下架和冷启动

最近几天,晋江文学城宣布,作者修改自己的文章需收费。对此,晋江文学解释称,“修改会增大审核压力”。尽管最终收费规定被取消,这种行为还是被视作企业向用户、作者转移监管压力的举措。今年5月,晋江文学、起点中文网就曾被约谈整改。


晋江文学城的收费提示,目前已取消

7月中旬,起点中文网再次因低俗问题被要求整改。这次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咪咕阅读、爱奇艺文学、网易文学等12家网文企业。一大批涉及暴力、色情等有害内容的作品遭遇集体下架,部分情节不雅、价值导向低俗的文章也被屏蔽了。

和网络文学的遭遇类似,电影行业也在盛夏出现了“撤档潮”。

6月14日,上海电影节开幕前一天,原定的开幕影片《八佰》宣布因“技术问题”撤档。这部原定7月5日上映的影片,有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魏晨、俞灏明等一长串知名演员参与,被大众看作暑期档的有力竞争者。

《八佰》只是开启“撤档潮”的首部影片。在它之后,《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等同样有着知名演员担纲的电影也先后撤档。特别是《小小的愿望》,一度被传因监管压力而改名,但依然遭遇撤档。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剧集——6月3日,计划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九州缥缈录》开播前十几分钟临时宣布撤档,一个多月后恢复播出。这是一部重量级IP改编剧,声称投资5亿,早在开播前就凭借预告片上了多次热搜。此后,在所谓“限制古装”的传言下,播出方和制作方都对涉及古代的作品谨慎万分。

“冷启动”成了大家共同的策略,在开播前低调再低调:另一大古装IP《长安十二时辰》在播出前几乎是零宣发,连原作者马伯庸都不知道上线时间;改编自《盗墓笔记》的《怒海潜沙》甚至绝口不提“盗墓”,定档后的第三天就火速上线播出。

和剧集同样低调的是游戏。腾讯5月份上线的拥有版号的“吃鸡”游戏改名“和平精英”,为了减少暴力色彩,被“打死”的玩家不但没有血迹,还会礼貌地挥手告别。尽管遭到了一些玩家的差评,但“和平精英”的顺利过审,让腾讯股价一度上涨3.6%。

360度无死角

最近这轮监管的一大特点是,不光内容本身,它的载体平台也被充分关注。


小红书

7月底,号称“国民种草机”的小红书被应用商店下架。有业内人士称,下架期限在一个月左右。在此之前,同样拥有海量UGC内容的泛内容平台和社区也遭遇下架,其中不乏网易云音乐、荔枝、喜马拉雅、企鹅FM、即刻、飞聊、最右等大批明星产品。

这些平台和社区也是内容的一大汇集地,包括了声音、直播、图文、短视频等,内容形态非常丰富。它们不光承接了海量的外部信息,本身还是巨大的UGC平台,例如喜马拉雅、荔枝的主播,即刻、飞聊上的短内容博主,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内容。内外部的信息相互交融,形成了庞大的内容、流量池。这是内容平台和社区的一大优势。

但在内容生态上,这些UGC平台也遭遇了“灰色内容”的挑战:既有软色情、暴力、赌博等“传统”不良信息,还有虚假广告、诈骗等违法行为。灰色内容是伴随着内容产业而生的风控难题,在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下,平台进行整改乃至下架是一场不得不进行的“浴火重生”。

当前,内容平台遭遇和内容本身同样严格的监管,可以看作监管范围的一种延伸。

但相比静态的内容,平台和社区具有社交属性,可以实现动态的传播和内容再生产。用户可以借助平台进行交流,灰色内容也在用户的转发、分享时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

监管方面对于带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平台和社区,也因此格外重视。

从宏观来看,内容和内容平台遭遇的整改潮不是孤立的,内容行业面临监管收紧大趋势。内容行业的方方面面——不论是PGC还是UGC,影视文娱、长短视频、网络文学、音频、生活分享类社区,都遇到了监管压力。

这些细分领域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在当前已经形成了监管合力,360度无死角,而且和以往不同,今后的内容监管将不再是短期运动式的大整顿,而是常态化随时监管。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加强自身的治理,严控内容风险,提高内容安全生产能力,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内容安全是第一要素

最近下架的一些内容平台和社区产品,基本上都是赛道中的领跑者。今年6月,小红书在周年庆上宣布MAU已超过8500万,养生、数码、家具等品类内容在过去一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在内容风控收紧时,这样的增速将如何维持?

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增长速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平台内部治理没有跟上,导致需要补的课很多。但在监管“新常态”下,内容平台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边守好安全关,一边继续在增长上攻城掠地。

在内容风控建设上,小红书、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即刻等最近被监管的app,某种程度上刚好处于“尴尬期”:小红书刚满6年,喜马拉雅7年,网易云音乐至今6年多点……这些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处于中腰部位置的产品,都还处于从“小而美”到大众化的转型期。

在规模不大时,它们面临的内容风控压力较小。当用户和内容急剧增长时,就会暴露出缺乏成熟内容风控体系和团队配置的危险。这些明星产品要做的,是尽快补齐内容风控短板。这是一笔不能节省的投入。

2018年,狂奔中的今日头条和微博也遭遇过类似的监管压力。之后,它们将审核团队迅速扩充,今日头条2018年年初的一场招聘达到了2000人的规模,并且要求审核员“热爱新闻,关心时事,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

但对于中腰部的产品,大家普遍没有多年盈利积累下的家底,完全自建人工审核并不是最优解。产品在扩展合规空间上,还可以发动现有用户,让用户互相监督,随手“举报”。

在当前的监管新常态下,内容平台绝大多数也不敢以身犯险,为了增长不顾安全。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灰产和黑产也在无时不刻地盯着内容平台的“缝隙”,稍有漏洞,就趁机而入,使内容平台蒙受内容安全风险。


小红书官网展示的“社会责任”部分

小红书为例,据称,该公司有几十人的反作弊团队,500人的审核团队,以及100多套数据模型打击代写、刷量等作弊行为。小红书发布的2019第二季度社区反作弊报告显示,平台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笔记被清理,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量账号。

但即使这样,也没法阻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出现。小红书也建立的“小红书生态官”举报反馈机制,想通过用户对无法明确判定的笔记进行投票,来影响相关笔记的展示结果。但这次遭遇的下架说明,泛内容平台、特别是UGC为主的平台和社区,还需要将对内容安全的认识提高到更高的层面。

这是压力,也是机会。

20世纪以来的多次经济危机证明,“看不见的手”常常失灵,对市场规律的一味崇拜和迷信,将导致全行业的危机。经济市场如此,文化、内容市场也是如此。在监管体系的力量逐步完善时,内容生产者还是平台的运营者,都要学会与合规化共舞。

园 长

关注社交、音视频、内容电商领域

微信号:309514305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相关阅读: